-
医疗援疆 | 首攀手术“珠峰”,江苏援疆专家杨小华携手友谊医院团队成功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近日,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普外三科援疆专家杨小华主任带领医护团队,主刀成功完成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个手术因为难度极大,被外科界称为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这不仅是伊犁州友谊医院首次开展此类手术,也是中期轮换入疆不久的援疆专家与伊犁州友谊医院普外团队首次合作打赢的一场“ 详细»
-
喜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沈振亚教授课题组项目喜获202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名称:缺血性心脏病细胞治疗关键技术创新及临床转化主要完成人:沈振亚,张浩,杨黄恬,胡士军,刘盛,陈一欢,刘刚,曹 详细»
-
夯实应急管理基础,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十梓院区开展电梯应急演练活动
安全重于泰山!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关于应急救援演练的要求,为确保电梯使用人员的安全,加强电梯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提高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救援水平,2021年8月31日,后勤服务中心联合保卫处及创恒电梯维保方,进行了一次电梯应急救援演练。 详细»
-
全国首例,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的里程碑!
8月20日,57岁的董先生(化名)顺利出院,作为一名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他成为中国首例使用靶向CD19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获益人,也开辟了我国系统性治疗后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新的里程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组大细胞、侵袭性的恶性淋巴瘤,是最 详细»
-
喜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江苏省医院协会品质管理大赛中斩获一、二、三等奖
2021年8月12~15日,由江苏省医院协会主办的江苏省第五届医院品管圈比赛在线上成功举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的3个参赛项目分别斩获一、二、三等奖。本次大赛由来自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申报的308个品质管理项目进行激烈角逐。`一等奖:临床药学VK圈“VK圈”的主题 详细»
-
中国脆性骨折一体化防治中心大数据平台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上线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脆性骨折一体化防治规范化诊疗水平,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础、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全方位支撑。9月8日上午,中国脆性骨折一体化防治中心大数据平台在总院正式上线!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院党委书记陈卫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济生,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院长、苏州大学 详细»
-
产科血液齐携手 共护母婴保平安
八月底的一个晚上,苏大附一院产科黄沁主任接到医务处通知,本省异地一个晚孕期的经产妇小华(化名)产检过程发现了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异常升高,异常白细胞74%,情况危重,现在来医院十梓街院区转运途中。产科值班医生立即准备起来,并同时联系了血液科医生。午夜时分,孕妇急诊入苏大附 详细»
-
连诊两例骨折患者 苏州医生上门看诊获感谢
近日,在驻地休整的苏大附一院援扬州核酸检测队员、骨科医生孙佳佳收到了来自家属的感谢:“孙医生,谢谢你的坚持!他现在在医院治疗,状况好多了!”原来,在此前的一次上门核酸检测中,孙佳佳被告知家里的老爷子在上厕所时崴了脚,躺在床上休息。出于职业本能,孙佳佳在核酸采集完成后,为 详细»
-
新技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开展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置入术
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席启林主任医师团队顺利救治一名肾脏受损的输尿管狭窄患者,为其成功开展Allium覆膜金属自膨胀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据悉,这是苏州地区首次自行开展此项新技术。杨先生(化名)今年三十出头,去年5月诊断出双侧输尿管嵌顿性结石合并肾积水,在当地医 详细»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静脉治疗门诊在循道杯第五季全国半决赛中获佳绩
7月31日,第五季循道杯全国半决赛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杭州敲响战鼓,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派出了十梓街院区静脉治疗门诊主管护师王旭代表医院参赛,在强手如林的此项全国性大赛中一举夺得三等奖的佳绩,这也是王旭在斩获苏皖赛区一等奖后再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夺得大奖!第 详细»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4名医护人员赴南京支援
8月3日中午,受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统一调度,苏大附一院第五批医疗队员集结出发。来自医院各科室的94名医护人员组成苏大附一院支援汤山院区医疗一队,前往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支援南京抗疫工作。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苏大附一院党 详细»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开展苏州首例消化内镜下经自然腔道胆囊息肉切除术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胆囊息肉的检出率逐渐升高。由于胆囊息肉存在癌变的风险,因此随着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胆囊切除手术。但是胆囊毕竟还有着储存胆汁、免疫和一些未知功能,并且微创再小也会在腹部留有疤痕,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日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 详细»
-
关注罕见病,让爱不罕见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设苏州市首个罕见病多学科门诊
8月10日,苏州市首个罕见病多学科门诊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成立并开诊,首位接受会诊的患者为庞贝病患者,发病率为1/868457000,极其罕见。患者小荣,今年32岁,渐进性四肢无力20余年。小学时,小荣就被发现体育活动中跑步较同龄儿童慢,仰卧起坐困难,14岁时跑步 详细»
-
以“演”筑防,以“练”备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8月11日下午4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梓街院区开展了“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急诊手术”应急模拟演练,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应对新冠疫情突发情况的能力,从而强化应急处置意识,依法、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新冠的预防和救治工作。本次模拟演练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院党委书记陈卫昌 详细»
-
扬起希望的风帆 —— 两例罕见病患者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顺利完成阶段性治疗
8月12日,两例罕见病患者的阶段性治疗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神经内科病房和十梓街院区血液内科病房分别完成。两位患者在等待了多年后,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对苏大附一院罕见病治疗团队表达了最真挚的谢意。“32年庞贝病,终于有了治疗方案!”庞贝病患者小荣 详细»
-
克敌“HPV病毒”,新武器上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开展机器人全子宫切除术
“医生,我得了HPV病毒感染,我好害怕得癌症啊!”,上周,50岁的张女士(化名)焦急地来到苏大附一院陈友国教授的门诊上,字里行间透露着对HPV病毒的恐惧以及急于寻求解决方案的迫切。陈友国教授详细问诊并仔细查阅了张女士的检验单后,认为她感染高危型HPV病毒多年,上周阴道镜 详细»
-
扬州耄耋老奶奶,点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
今天,83岁的刘奶奶一早起来就在收拾东西,脸上抑制不住地洋溢着笑容。原来,刘奶奶的新冠病毒核酸已经连续两次阴性了,入院时的症状也已经明显改善,如果没有其他问题,等医疗组评判后就能出院了。“之前看着边上病友一个个出院,我真的很羡慕。昨天晚上一晚上没睡好,今天一早就起来收拾 详细»
-
老年医学科成立多学科营养团队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越来越多。老年人除了疾病的诊疗外,营养评估、营养干预、营养治疗也非常重要。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疾病的预后,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衰弱状态,促进病情的康复,对于改善老年患者营养状态和临床结局具有非常重要作用。2021年5月8 详细»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杨惠林教授入选苏州市年度科普人物
5月10日下午,苏州市第33届科普宣传周开幕式暨2020“典赞·科普苏州”揭晓典礼,在苏州市图书馆报告厅揭开帷幕。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杨惠林教授凭借在骨质疏松防治科普方面的卓越工作,经投票选择后荣获苏州市“年度科普人物”荣誉。作为全国知名的骨科专家,杨惠林教授长期从 详细»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延斌主任凯旋
5月10日上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总院示教室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祝贺陈延斌主任圆满完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驻点工作,凯旋归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黄建安教授代表科室全体医务人员给陈延斌主任送上鲜花,对其能克服自身困难,圆满完成国家交办的任务,表示了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