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我院举行2021-2022年度共青团表彰大会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奋斗者,正青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展现我院青年在坚定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中的青春风采,引导青年以建功新时代的精神状态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6月17日下午,我院在3号楼16楼会议室举行2021-2022年度共青团表彰大会,与会领导对过去一年共青团系统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
与会领导现场为受到表彰的优秀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并为院级青年文明号集体授予牌匾,向所有获奖者表示祝贺。
党委委员、副院长罗崇彬为医院第一届“十佳青年”颁奖
党委委员、副院长、工会主席曹天生
为广州市优秀团员、花都向上向善好青年颁奖
党委副书记、院长叶家骏为医院第一届“青年文明号”集体
重症医学科、肝胆胰疝外科、儿童保健科授牌
2021-2022年度
优秀青年风采展示
欧翠芳
感染性疾病科护师
2021-2022年度
广州市优秀共青团员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欧翠芳同志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为抗击疫情贡献青春力量。作为第一批应急调配护理人员,始终坚守应急病房岗位,为新冠肺炎留观和疑似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承担核酸取样工作。主动协助科室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参与“倡导绿色环保,还我青山绿水”环保活动,赴区救助管理站进行疫情防控指导。2020年至今,先后荣获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优秀护士”、“第一届新冠疫情防控知识竞赛二等奖”;“花都区优秀共青团员”、“广州市优秀共青团员”。
刘蕊
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
2022年
花都向上向善好青年
刘蕊同志现任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分会第二届分会理事,广东省临床红外线热像学会会员。从事康复临床诊疗20余年,专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与研究,申请吞咽相关新技术、新项目12项,发明吞咽相关实用新型专利3项,先后荣获“花都区卫健系统三基大赛医师组一等奖”、“花都区健康教育技能竞赛知识解答第三名”、“2022年花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时刻以患者为中心,2020年至今,共收到患者赠送锦旗14面,牌匾2面,参加社区健康教育6次,为“健康花都”建设贡献力量。
张敏
重症医学科护师
2022年
花都向上向善好青年
2020年伊始,全国新冠疫情暴发,湖北疫情肆虐。张敏同志第一时间请愿加入广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2020年2月11日,作为广东省驰援荆州第二批医疗队成员前往荆州,到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她自愿申请去隔离重症监护室,凭借专业的护理技术,帮助一个个患者度过生命的难关。在湖北荆州的一个多月,她尽心尽力护理好每一位患者。从荆州回来的第二天,她立即调整状态,进入应急病房,继续奋战在疫情前线。2020年至今,先后获评“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广州市卫健系统抗击新冠肺炎最美护士”、“广州市医学会抗疫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花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巫泓生
肝胆胰疝外科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第一届“十佳青年”
巫泓生同志主动赴贵州省黔西县人民医院参加医疗帮扶工作。在帮扶期间,积极参与医疗、行政及科研工作,为帮扶医院开展新项目1项、科研立项2项、共同完成科研论著2篇,其中SCI收录1篇,弥补了当地医院科研能力薄弱的缺口,顺利完成帮扶任务,并获评“优秀帮扶专家”荣誉称号。主动承担花都区消化系肿瘤早筛的任务,多次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亲自带队赴基层医疗机构为当地居民进行消化系肿瘤免费筛查,开展义诊活动。曾接受花都区电视台的现场采访,并将筛查过程在“今日花都”中为广大市民进行转播,为建设“健康花都”做出贡献。
郑国营
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第一届“十佳青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郑国营同志白衣执甲,主动投身抗疫一线工作。曾多次进入应急病房参加重症肺炎、多发伤等危重患者的抢救,顺利完成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俯卧位通气、有创通气的高危操作;在应急重症病房工作期间,负责急诊入院重症患者新冠肺炎排查;参与应急病房血透患者(来自封控区、管控区)的血液净化管理工作。积极开展ECMO技术,填补花都区空白。2022年3月,在科室ECMO团队以及多学科协作下,成功救治一例心跳骤停40分钟的青年患者,受到花都广播电视台跟踪报道。
袁培乐
甲状腺血管外科主治医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第一届“十佳青年”
袁培乐同志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总是面带笑容对待每一个患者,耐心与患者沟通,给予个体化指导。全身心投入工作,年参加手术300余台,担任住院总同时,还参加病房值班、专科门诊出诊以及外科急诊四线值班工作。独立开展了血管外科首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介入方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使此类患者避免了截肢,目前已成功开展7例,实现科室从无到有的治疗手段;经过努力,甲状腺血管外科成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专科联盟成员之一,现担任中山一院血管外科专科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杨晓东
创伤外科主治医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第一届“十佳青年”
杨晓东同志始终竭心尽力解决患者病痛。勤奋学习专业领域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2019年被录取为南方医科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先后获评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优秀医师”、“优秀带教老师”、“精品课程教学竞赛理论授课一等奖”。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广东省重大项目、省中管局项目、广州市科技局项目、市卫健委项目多项,主持参加区卫健局、院内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华医学会等核心期刊论文8篇,其余作者参与发表论文10余篇,以编委参编专著4本,参与申请专利2项。
陈志伟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第一届“十佳青年”
为更好服务临床科室,近两年来,陈志伟同志开展住院病房床旁超声介入治疗近300例,包括深静脉穿刺置管、肝脓肿穿刺、胸腔腹腔穿刺等,为临床危重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并多次获得临床医师及患者的好评。主动投身到防疫一线工作,自2021年1月起,承担医院应急病房、发热门诊的急诊超声检查及超声介入治疗工作,如为封控区孕妇产检、为病重病危患者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等。作为核酸采样队第37梯队的队长,带领队员多次参与大型核酸采样任务,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袁子雄
医学影像科医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第一届“十佳青年”
2021年6月,在广州市荔湾区疫情暴发之际,袁子雄同志逆行奔赴荔湾封闭区内广钢新城医院参与抗疫一线工作,用医者仁心书写着奋斗的青春华章。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参与多项区级课题研究并在核心期刊发表数篇文章,2021年获得广州医科大学影像诊断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医院艺术团团长,曾多次担任医院、区卫健系统主持人,多次参与策划医院新春晚会及主持区级大型活动,连续三年荣获“工会年度人物”,坚持用正能量讲好人医故事,传播人医好声音,生动展示新时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
高燕霞
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第一届“十佳青年”
高燕霞同志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熟练掌握常用急救技术,赴广东省人民医院体外循环科学习ECMO管理,并取得ECMO专业培训结业证书,回科室后立即组建ECMO团队,并负责团队的培训工作,至今已参与20例危重病人ECMO的管理。作为科室带教老师,负责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以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新毕业护士及轮科护士的培训,使科室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提升。在应急病房急需危重患者专科护士时,主动投入应急病房工作,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
徐敏仪
肝胆胰疝外科护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第一届“十佳青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徐敏仪同志舍小家为大家,积极响应医院党委的号召,进入应急病房,负责发热门诊采样室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多次参与大型核酸筛查任务,为疫情防控挥洒青春和汗水。在平日的护理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积极学习新技术,加入“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连续三年,获评“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优秀护士”荣誉称号。
张明月
感染性疾病科护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第一届“十佳青年”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张明月同志参与筹建应急病房,积极配合早期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配合护士长及院级督导组,多次对全院医技人员进行鼻咽拭子、口咽拭子操作规范的培训和考核。多次参与基层医院防护技术的培训;到市养护机构救助管理站进行疫情防控指导。多次参与大型核酸筛查任务,无论白天黑夜,无论严寒酷暑,一如既往投身抗疫一线。2020年至今,先后荣获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优秀护士”、“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一等奖”、“花都工匠杯”技能竞赛护理组二等奖等荣誉。
谭华珍
病案管理统计科主管病案技师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第一届“十佳青年”
谭华珍同志现任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担任病案服务组组长期间,完善病案回收、借阅、复印等工作制度和流程;制定新冠疫情下病案消毒标准和流程、建立病案复印岗位工作分配及轮岗制度、复印费用清算和交接工作流程。取得主管技师资格以来,完成3000余份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审核,270多份居民医学死亡证ICD编码。在此过程中,收集编码数据,总结分析工作经验,并形成论文发表在《中国病案》杂志。获得2项区级课题立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
回望百年
青春向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共赴山与海
我辈正青春
图:团委
编辑整理:宣传科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服务号
微信号|hdqrmyy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订阅号
微信号|hdqrmyy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