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提升服务!我院普外二区荣获实用新型专利
我院普外二区
胡艳兴、郑美华发明的
低分子肝素类药物注射辅助器
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抗凝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防治基础,低分子肝素是应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因其特殊的药理作用,皮下注射时要避开毛细血管丰富的位置,以及严格避免肌肉内注射。但是脐周5cm以内有较多的毛细血管网,注射容易引起毛细血管出血;脐周10cm以外皮下组织薄弱,容易注射误入肌肉内引起大血肿。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患者用药体验,使用药依从性下降,护理满意度也会受到影响。
本专利在《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创新设计而成,以肚脐上下5cm,左右5-10cm为注射范围,注射部位间隔72h以上为最基本要求而设计成型。
如上图所示,以肚脐为中心均分为8个象限,其中椭圆形区域除外5cm半径中心圆为注射区域。
该辅助器具有制作材料比重小,强度较大,尺寸稳定,耐腐蚀。且定位分区盘和转动限位板的制作材料均为透明材料,使用能直视评估局部皮肤情况,限位孔范围内能更灵活避开受损皮肤。
。
该注射辅助器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护士目测法定位的主观随意性,将注射范围客观限定在脐周5-10cm范围,并达到规律轮转目的。能够帮助护士在执行低分子肝素类药物皮下注射操作时进行精准的注射定位和规律轮转,同质化、规范化护士对抗凝剂皮下注射的操作行为,明显减少了患者在接受抗凝剂皮下注射治疗过程中局部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性。
此外
该项目还荣获
上海新血管大会新护理论坛
创新案例展示赛二等奖
编辑:梁家豪
:
编辑:梁家豪
一审:刘本坚
二审:徐源文
:
三审:陈光辉
(推文素材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编辑联系,以便支付稿酬。公众号转载【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原创内容,请联系编辑取得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