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大中医“法宝”,让孩子夏天少生病!
端午假期过后,儿科、发热门诊多了不少小患者前来就诊。贪冷饮而腹泻厌食、空调吹多了发烧感冒、汗出多了各种皮疹……这些都是夏季小儿常见病。
当端午“龙舟水”过后
高温“桑拿天”即将上线
宝爸宝妈可得注意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的医生们
针对小儿夏季常见病
送上四大中医法宝
助宝贝们健康度夏!
法宝一
夏季小儿生病不用愁
中医儿科散剂来帮忙
儿科主任中医师陈文利指出,散剂是非常古老的剂型之一,在最早的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中就看到有关散剂的记载,散剂在以前应用的比较多,如在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就有人参败毒散、导赤散、泻白散、泻黄散、异功散、阿胶散、益黄散等散煮剂,均为粗末煮散,用量多为1~3钱(一钱相当于现在的3-5克)。
散剂可谓是中医儿科的一大法宝,有着用量少、作用强度更强、不用煎煮、使用快捷、方便携带的好处。
我们在临床上常见的中医儿科内服散剂,是运用超微低温粉碎新技术把处方中药粉碎成细粉,这种技术制作出的超微粉药物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长,吸收更充分,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儿科散剂的功能主治
现代儿科疾病主要是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根据临床常见的感冒、发热、咳嗽、痰喘、厌食等疾病,我院儿科研制出常用的6种小儿散剂。
组成:生百合、川贝、杏仁、甘草等中药。
功能:润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风寒久咳,痰多清稀,气喘痰鸣,或肺虚干咳,遇寒加重伴干呕者。
用法用量:一次一包,一天两次,温开水冲服,或遵专科医嘱
组成:荆芥穗、杏仁、薄荷叶、苏叶等中药。
功能:辛温解表,宣肺消咳。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流涕,咳嗽,喉中痰鸣等症。
用法用量:一次一包,一天两次,温开水冲服,或遵专科医嘱
组成:炒薏苡仁、炒槟榔、厚朴、柴胡等中药
功能:清热解肌,除湿消导。
主治:温病头痛,发热恶寒,腹胀呕恶,食积化热,暑湿泄泻。
用法用量:一次一包,一天两次,温开水冲服,或遵专科医嘱。
组成:炒白术、党参、茯苓、炒山药等中药。
功能:补气健脾,和胃渗湿。
主治:脾胃虚弱,乳食不化,或吐或泻,形体消瘦,身困乏力者。
用法用量:一次一包,一天两次,温开水冲服,或遵专科医嘱
组成:醋鳖甲、龟甲、炒槟榔、鸡内金等中药。
功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
主治:乳食停滞,腹胀痞满,厌食纳呆,嗳气流涎,形体羸瘦,伤食吐泻,疳积等症。
用法用量:一次一包,一天两次,温开水冲服,或遵专科医嘱
组成:生石膏、金银花、鱼腥草、杏仁、前胡等中药。
功能: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炎发热,咳嗽痰鸣,气喘,鼻翼煽动,烦躁等。
用法用量:一次一包,一天两次,温开水冲服,或遵专科医嘱。
儿科散剂的配伍运用
散剂可以单方服用,也可以根据病情选择2~3种散剂协同使用,使前方配伍更加灵活,以提高疗效。
小儿外感风寒夹痰,咳嗽流涕痰多,散剂的配伍可以选择感冒散加止咳散;小儿外感风寒夹滞,厌食,呕吐,腹胀,腹泻或大便酸臭,或便秘,散剂的配伍可以选择感冒散加开胃散。
小儿外感发热或暑热蕴蒸,散剂的配伍可以选择达原散;外感患儿症见腹泻,呈水样便,伴有泡沫,散剂的配伍可以选择健脾散;患儿症见大便秘结,纳食一般,散剂的配伍可以选择开胃散。
用法用量:一次一包,一天两次,温开水冲服,或遵专科医嘱。
疗程:一般是三天或五天,或遵专科医嘱。孩子治疗原则是中病则止。
法宝二
夏日雪糕冷饮伤身
送你3个“补救”方法
由于最近天气热,好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喝冰镇的饮料,吃冰激凌,但在主治中医师凌钦亮看来,由于幼儿胃肠机能发育尚不健全,十分娇嫩,贪恋冷饮有极大的危害。过量吃冷饮可诱发肠道痉挛,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导致消化不良,继而食欲不振、大便失调,最终造成孩子脸色黄而暗晦,成为面黄肌瘦的营养不良儿童;使口腔及咽喉长期处于冷刺激状态,会出现咽喉局部血管收缩,抵抗力降低而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认为,夏天的阳气都跑体外去了,体内的阳气相对来说就减少了,尤其是脾阳就会比平时虚。此时,如果吃冷饮,脾胃就“雪上加霜”,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这种紊乱,首先就是消化系统的紊乱,温度过低的食物(冷饮之类),吃多了就会损伤脾阳。如果人体本身脾阳不足的话,再吃冷饮,就会出现腹泻、流涎等脾阳虚的症状。此时,正气耗损,非常容易引起病邪的入侵。
孩子吃了冰淇淋,如果是身体强壮的孩子,偶尔一两次问题不大,如果是虚寒体质的孩子,或者吃之后出现腹泻、腹痛的孩子,就需要及时进行补救,可以减少孩子因寒气入侵,而引发各种身体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给孩子喝生姜红糖水。当天喝,第二天早上也可以再喝一杯,这样可以帮助身体驱寒暖胃,可以减少冷饮对身体的伤害。
热水袋温度适宜时,热敷孩子的腹部。
适量口服藿香正气口服液,可散风寒、化湿浊,理气和中。适用于寒湿引起的感冒、呕吐腹泻,腹胀腹痛。
凌钦亮指出,如上述方法无效,可到儿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中医综合调理,以防寒邪潜伏,免留后患。
法宝三
小儿得了”空调病“怎么办?
推拿这6个穴位来帮忙!
夏日气温高,人体内本就有热,人体出汗较多,全身表皮血管扩张,而长时间待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内,感受冷风的寒邪,会引起体表血管、汗腺收缩关闭,使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
如果再加上饮食不节,过多地摄入高热量食物,更致体内蕴热,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则促成外寒内热而导致“寒包火”型感冒,症状有发热、恶寒、喷嚏流涕、咳嗽,甚至腹痛腹泻等,呈现寒热并见,俗称“空调病”。
小儿身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自身调节能力差,抗病能力低,过度贪凉,则极易患此病。初期虽是小病,但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就会发展成多种疾病,如鼻炎、喉炎及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起病初期,采用穴位按摩的疗法,往往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事半功倍。
风池穴,具有疏风解表、平抑肝阳、舒筋通脉的作用。可用双手食指、中指分别按住风池穴,用力按压至稍感酸胀感。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下面的凹陷处,为督脉本经穴,又为“诸阳之会”,所以在临床上应用甚广,作用主要是祛风解表、调理气血,治疗感冒、气管炎。
定喘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功效,对咳嗽、哮喘都有一定作用。
按摩迎香穴,主要功用是祛风通窍、理气止痛。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
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位于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处。按揉太阳穴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对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效果较佳。
神阙穴,在脐中部,脐中央。主要功用是温阳健脾、理肠止泻,小儿吹空调日久容易腹部受寒,出现食欲下降,甚至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宜热敷、艾灸。
推拿方法
按摩时,可以从风池穴开始,沿着颈椎,慢慢刮搓直至定喘穴、大椎穴,再在迎香穴、太阳穴上轻轻搓刮几下。一般情况下,患者自觉恶寒减轻,微微汗出,鼻子开始通气,头部也不再昏昏沉沉。连续经过几天的治疗,“空调病”将会得到缓解。
法宝四
三个小儿夏季常见皮疹令人抓狂
中医送你护理妙招!
炎热的夏季,蚊虫滋生迅速,尤其小孩子很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再加上受到汗液的刺激,就会对娇嫩的皮肤带来伤害,容易出现小儿皮肤疾病,比如痱子、湿疹、脓疱疮等。
凌钦亮医生指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皮肤病,做好不同的治疗及防护措施。
孩子的皮肤娇嫩,汗腺发育不完善,夏天暑湿熏蒸,蕴结肌肤,毛窍郁塞,引起痱子。一般会发生在面部、颈部、胸部和皮肤褶皱的部位比如腋窝下、大腿根部等。肥胖婴儿和穿衣过多的婴儿通常都有这种症状。
左图为白痱,中图为红痱,右图为脓痱
妙招
治疗:用西瓜翠衣取适量煎水或者苦瓜瓤和苦瓜籽煮水,轻轻外拭皮疹部位。炉甘石洗剂、花露水、风油精、十滴水、宝宝金水等这些外用涂抹药物也有快速祛痱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止痒。抗生素软膏可用于治疗继发性皮肤细菌感染,如脓痱。
日常防护:夏日汗多时,空调冷气会导致毛孔迅速收缩,影响汗液的正常排出。最好是穿宽大的衣服,自然风下汗液自然蒸发。注意及时换下汗湿的衣服,或及时擦干身上汗液。使用温水洗澡,不用凉水。
凌钦亮指出,完全没必要一天擦很多遍痱子粉,因为大量时擦粉时,粉末四处飞扬,可刺激呼吸道,令宝宝难受。其次,痱子粉和汗水混合后会结成块状颗粒,堵住毛孔,令排汗更不畅。起了痱子后千万不能用手去抓挠,否则会导致感染。
夏季大量的微生物和昆虫繁衍,皮肤长时间外露可诱发湿疹。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严重者可出现糜烂渗液,有渗出时可有痂皮覆盖,同时伴有剧烈的瘙痒感,这些不适常使宝宝烦躁不安,哭闹不止,难以安睡。
中医认为,夏季气候炎热潮湿,人体余火上涌、集内外风湿热邪淫浸肌肤而生湿疹;又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腥、脾失健运而生湿疹。
妙招
外用:生地榆、马齿苋、黄柏各20克,水煎外洗。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内服:绿豆粥、甘蔗马蹄水、扁豆粥
日常防护:避免让宝宝吃含气、含色素、含防腐剂或稳定剂、含膨化剂等的加工食品。禁忌刺激性食品,发物,以及部分热带水果如芒果、菠萝等。要避免过热和出汗。并让宝宝避免接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质。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洗浴用品。
滴脓疮,中医称之为“黄水疮”,《洞天奥旨》记载:“黄水疮又名滴脓疮,言其脓水流到之处,即便生疮,故名之也。”现代研究显示,脓疱疮主要是因为受到了葡萄球菌,或者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以发生水疱、脓疱,易破溃结脓痂为特征,一般发生在气温高且湿度大的夏季。
中医认为因感染暑湿热毒,以致气机不畅,熏蒸皮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皮肤娇嫩,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则更易发生,且可相互传染,反复发作。
妙招
内服:菊花、蒲公英各10克,煮水100毫升,代饮。
外治:苦参30克,马齿苋30克。水煎外洗疮面或疮面湿敷,每日3~4次,适用于疮面渗出较多者。可以涂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
日常防护:患者要适当隔离,尤其在集体单位防止接触传染,已污染的衣服、毛巾及用具等应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应大力开展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在炎热夏天儿童要勤洗澡,指甲要勤剪。避免搔抓,有痱子或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应注意及时治疗。
若使用以上方法后仍反复发作,须到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治疗。夏天皮疹均需注意,适当增加饮水量,提高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疾病痊愈。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大蒜等。
专家介绍
陈文利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呼吸、营养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如发热、咳喘、腹泻、腹痛、厌食、疳积、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失眠等。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周五上午
芳村分院:周一、周三、周四、周日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芳村分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西芳信路131号
专家介绍
朱锦妍
朱锦妍
副主任中医师
专科方向:小儿肾病专科、小儿肺系疾病专科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运用中西医治疗厌食、多汗、失眠、遗尿、性早熟、肾病综合征、各种紫癜等疑难杂症,对儿科常见季节病、多发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信息
总院:周日全天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专家介绍
凌钦亮
主治中医师
专科方向:小儿呼吸专科、儿童中医调理专科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儿科常见病如咳嗽、哮喘、鼻炎、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并进行中医调理以改善体质,减少复发。中医调理治疗湿疹、厌食、疳积、便秘、腹泻、腹痛、尿频、遗尿等小儿常见功能性疾病。
出诊信息
芳村分院:周三、周五、周六、周一、周二、周三全天
芳村分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西芳信路131号
儿科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包括龙溪总院,芳村分院两个院区的儿科门诊,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另有儿科治疗师2名。
我科坚持以“儿”为本,充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诊疗特色,同时开展各种现代诊疗技术,形成了中药贴敷、熏洗、小儿推拿、挑积、雾化、机械排痰、吸痰、拔罐、艾灸、耳针等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治疗特色,为患儿提供专业规范、全面系统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解除疾病困扰,增强患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我科团队诊疗技术精湛,治学严谨,年门诊量约4万人次,承担我校第三临床医学院教学任务。
诊疗范围:
1、小儿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小儿消化道疾病:呕吐、腹痛、腹泻、厌食、积滞、便秘、疳积等。
3、小儿传染性疾病:各类口腔炎、幼儿急疹、水痘、腮腺炎、麻疹、手足口病。
4、各类杂病:小儿多动症、抽动症、失眠、过敏症等疾病。
校对编辑:连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