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言传身教,德医双馨——访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周宇
名师风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立德树人、使命担当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夯实健康基础
他从不对学生说“你们应该……”“你们不该……”,而是直接亲自上阵,实际操作给学生看。自己平时工作13个小时,一旁的学生们都已经站得酸麻,他仍精细地操作着胃肠镜为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
周宇,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原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与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现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湛江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消化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重要学术职务,此外还任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国际著名杂志Gut、PLoSOne审稿专家等等;曾获广东省“岭南名医”“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
“他就像一杯酒,你细看慢品,跟他长久相处,你才知道他既是严师也是慈父。”这是周宇的学生、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叶石才博士对他的评价。
“三战”考研的经历
出身医学世家,父亲和姐姐都是医生,他从小萌生了从医的想法。“我小时候经常能看到痊愈的病人向作为医生的父亲表达谢意。”周宇表示,医生也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看到患者痊愈更是一件很光荣、很喜悦的事情,对从医更为向往。1982年,周宇就读湛江医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前身),毕业后就留在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工作。
周宇认为,自己人生重要节点之一是1990年与消化内科内镜的相识相熟。当时他正在急诊科工作。为了掌握“镜子”技术,周宇利用休息的时间去跟着内镜室的老师学习,有时在急诊科工作一夜没睡,下班以后就立马跟随老师去学习。“老师给了我机会,多艰难都得坚持住。”这也为后来周宇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开展高级消化内镜诊治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业与临床技术相得益彰一直是周宇追求的目标,然而周宇的考研之路并不顺利。1990年他第一次参加考研,当时国内考研氛围并不浓厚,他依然坚持学习,最终虽然入围了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却阴差阳错没有入选,他选择回广东医,被分配到了肾病研究所,早已心仪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他毅然放弃了这次机会。第二年他再次报考了中大的研究生,并且再次入围。因为有着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他被分配到了中山一院的皮肤科。当时已经熟练掌握了胃肠镜技术的他还是不甘心,便选择了三战考研。1992年报考了武汉大学消化内科的研究生,最终得偿所愿,成功进入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消化内科。
在科室里连一张自己的办公桌都没有
1995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周宇又回到了广东医附院工作,2002年担任消化内科副主任。“他当时将在武汉大学学到的先进知识和创新理念都运用到了科室的建设上,整个科室焕然一新。”跟周宇一起共事三十年的王皓如是说到。他将科研的理念带回了消化内科,着手组建了消化内科学研究室,大力推动了科室内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此后,消化内科才开始真正拥有了省级、国家级的科学研究课题。除了科研方面,周宇也在消化内科大力普及内镜技术的使用,将自己学到的知识都悉数传授给了学生和同事。
当面临着科室内的病房空间不够时,周宇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办公室,将其一分为二,一半改成医护人员的值班室,另一半改成了药物临床试验办公室。到现在,他在科室里连一张自己的办公桌都没有,休息只需要一张普通桌子、一把椅子就能趴着欣然入睡,吃饭只需要一碗大白饭就能狼吞虎咽。在周宇的眼中,医院给自己交付了重任,他就要竭尽全力将科室带领好、建设好。
为学校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从2000年至今,周宇已经在内科教研室工作了22年了。在任职期间,他坚守课堂阵地,主讲《内科学》与《诊断学》两门课程,直到今年才停止了课堂教学。2005年,国家对我校进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周宇在2004年成为教研室副主任以后就一直在为此做准备工作,内科教研室作为评估的“先锋队”,为学校在全国各大高校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贡献了力量。此后,周宇便同时担任了内科学和诊断学的教研室主任以及大内科、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的主任,并参与了“申博”“建博”、学校更名、本科教学评估、临床专业认证等等大事。创建东莞校区时,需要抽调教师过去支援,尽管科室人手紧张,还是抽调了26名教师过去任教,周宇带着团队咬牙坚持,一人分饰多角,想办法度过了这段人手不足的时期。
在周宇的管理之下,在各种评估中,无论是学生临床技能、培训,还是教师查房、病例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十多年来,他每年都会亲自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在备赛、比赛过程中都严格要求学生,曾带领学生取得了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的好名次。
“我觉得做了这么多年教研室主任,我问心无愧。”这是周宇回忆多年工作经历以后发出的感慨。
进考场前还在帮学生改论文
消化内科喻才元的硕士、博士生导师都是周宇,他表示:“周老师在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方面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人,但是在生活中又对每一位学生都非常关心到位。”他从研究生的课题选择方面开始就会亲自过问,然后引导和帮助学生将课题设计更加完美。即使学生的论文中有一个字或者一个标点符号错误,甚至是参考文献少了一个字母,周宇也会细心指出来。
他曾经通宵和学生一起改论文,改完以后学生休息了,然而他却来不及补觉又开始了一天的门诊。更令人感动的是,当年周宇在参加博士研究生笔试前还在帮助学生修改论文,“我赶快给你改好,马上就要进考场准备参加笔试了。”这是多年前周宇对正在修改硕士毕业论文的王皓老师所说的话。
但是在生活中,周宇又是公认的“暖男”。疫情之前总能在校园的广场上见到他带着许多的学生跑步运动。他还非常注重科室文化建设,凡是科室内集体活动,他总是最积极的那一个。
周宇对每一位同事和学生都十分关心,如果在上班时候看到有同事心情不佳,就会询问原因,尽己所能帮助解决难题。有刚毕业的学生经济困难的,还会自掏腰包去帮助,也时常挂念身处五湖四海的学生的近况。
周宇就是这样,他真正用自己实际行动立起了标杆,展现了教师该怎样教育学生。时代在发展,诊室里的病人每天陆陆续续进入又离开,他坚持学习的脚步却总不会停下,始终一如既往关心着他的学生和同事,服务着他的病人。在医教研的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都跟随他的脚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指导老师:许定华、周园、孙洁
图:叶石才
来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负责部门:教学部(临床教师发展中心)、党委宣传部
审发:吴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