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胃肠息肉到底是什么?会不会癌变?长了胃肠息肉到底要不要割?
一、什么是胃肠息肉?
它们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中型的如绿豆般,大的可似花生米,甚至肥如核桃。
胃肠息肉具体分类:
二、为什么会长胃肠息肉?有哪些类型?
目前,对胃肠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初步研究提示它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烟酒刺激、胃食管反流及家族遗传相关。
胃息肉根据组织学类型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如上图)。
在胃肠息肉中,增生性息肉是常见的一大类型,目前研究表明其是一种由于胃内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损伤引起的适应性反应。此类息肉一般情况下不会癌变,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大约40%可完全消退。此外,较少见的胃底腺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以及异位性息肉也多为良性。
而另一类就是肿瘤性息肉,又称腺瘤性息肉,它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现有研究提示多其发生可能与外界或环境因素导致的基因突变有关。腺瘤性息肉是不容小觑的,此类息肉癌变率高,是潜在杀手,只要有足够时间,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终有一天会发展为腺癌。
胃肠息肉癌变过程:
三、长了胃肠息肉就等于得了癌症吗?
胃、肠镜报告提示胃、肠息肉,并不代表你得了癌!事实上,胃肠息肉进展至癌变受到以下诸多因素的影响:
1.息肉的大小:胃肠息肉的癌变风险与其大小呈正相关。直径小于1.0cm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直径在1cm-2cm者癌变率约为10%,大于2cm的癌变率可达到50%;
2.息肉的组织学类型:非肿瘤性息肉恶变率低,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而腺瘤性息肉恶变率高,腺瘤性息肉中中又以绒毛状腺瘤为甚,恶变率高达10-60%,管状腺瘤为1-5%,混合型息肉介于两者之间;
3.息肉的形态:无蒂、表面不光滑的息肉较有蒂、光滑的息肉更易发生癌变;
4.年龄越大、多发性的息肉更易发生癌变。
总而言之,长了胃肠息肉并不等于患癌,认识到上述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干预它。
四、长了胃肠息肉到底要不要割?
上述已经说到,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谈“息肉”色变,但不少患者仍会纠结到底要不要割。事实上,满足下列条件的胃肠息肉应该及时治疗:
1.明确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的,因其恶变率高,原则上主张一经发现,及时治疗。
2.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疑癌变或已经癌变的,也应视具体情况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或外科手术。
3.因胃肠息肉导致身体不适如腹痛腹泻,影响生活质量者,可以进行切除;若因胃肠息肉引起消化道出血,则应在止血后再进行息肉切除。
4.家族性息肉也有积极治疗的必要。
除了上述提及的情况,个别非肿瘤性息肉,如果体积很小或者没有症状,可以密切随访。事实上,现如今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广泛普及,这一微创手术为患有胃肠息肉的人群提供了更多选择。因此自身有手术意愿的无症状患者,亦可切除息肉。
胃肠息肉切除模拟图:
五、胃肠息肉如何预防?
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是最好的预防方式。
同时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多吃蔬菜瓜果,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根除幽门螺杆菌等。
总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降低胃肠息肉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星琳,毛华,于长辉,黄纯炽.胃、肠共患息肉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4):4074-4077.
[2]文镛.胃肠息肉无小事,警惕癌变早预防[J].江苏卫生保健,2021(10):22.
[3]陆利.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宣教对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9):2934-2938.
[4]李桂芹,黄曙,周爱军,等.胃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的探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7,29(1):43-44.
[5]BapayeA.Largegastrichyperplasticpolyps:toresectornottoresect,thatisthequestion!.Endoscopy.2020;52(6):424-426.
[6]ViethM,NeurathM.Gastrichyperplasticpolyps(hyperplasiogenicpolyps):aconstantdebate!.Endoscopy.2021;53(1):100.
作者:胡海平、秦云、夏国栋
编辑:郭鑫
校对:闫怡欣
审核:邓勇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养生】清明
下一篇:【二十四节气养生】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