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小心打鼾夺走您的睡眠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欧阳绍基主任提醒大家关注睡眠质量的重要性。尤其是打鼾对睡眠、健康的危害。
相信打鼾对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觉得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现,其实“鼾睡”是一种病,鼾声是上气道张力下降导致气道塌陷、堵塞而产生(见下图)。
打鼾能悄悄夺走了您健康的睡眠,很多人可能会有疑惑:我睡觉打鼾,也一觉到天亮,咋就夺走了睡眠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先简单介绍一下“睡眠周期”,人类睡眠期脑活动并非处于静止状态,而是呈现一系列主动调节的周期性变化,机体各种生理功能也随睡眠深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根据睡眠期脑电图、眼球运动和肌张力变化,现代医学将睡眠分为两期。
➨(1)非快速眼动期:特征是全身代谢减慢,总代谢率较人睡前安静状态降低10%~25%,脑血流量减少,大部分脑区神经元活动降低,循环、呼吸及交感神经系统活动降低,表现呼吸平稳、心率减慢、血压与体温下降和肌张力降低(仍保持一定姿势),无明显眼球运动。期间睡眠深度分为浅睡眠期、中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
➨(2)快速眼动期:特征是脑电图表现与清醒期相似,脑代谢与脑血流量增加,大部分脑区神经元活动增加,但此期全身肌张力最低。
夜间睡眠时非快速眼动期与快速眼动期交替出现,每次交替为一周期,每夜4~6个周期。睡眠前期深度睡眠多,后期深度睡眠减少而快速眼动睡眠增加,然后我们就精神饱满的醒来!这就是我们睡眠周期及健康的整夜睡眠(见下图)。
打鼾易发生于我们肌张力下降时期,也就是深度睡眠期及快速眼动期,打鼾时上气道塌陷、堵塞导致呼吸受阻、缺氧,大脑出现微觉醒、进入浅睡期,如此反复就夺走了深睡眠、快速眼动睡眠,但深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对我们脑功能及身体、精神的调整又极其重要。轻度打鼾可能只出现脑部微觉醒而不出现整个身体的觉醒,睡眠被悄悄夺走而不觉知!但随疾病加重,夜间睡眠期间可醒来多次,表现为夜尿次数增多。
儿童、成人均可出现打鼾,不但影响睡眠,还可能因缺氧导致心脏、大脑等多器官功能损害,另外儿童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可导致上牙列突出、上唇变厚、缺乏面部表情,医学上称之为“腺样体面容”。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欧阳绍基主任医师提醒:有打鼾症状的人群建议到建有睡眠监测病房的正规医院详细检查、治疗,尤其是儿童打鼾,危害更大,影响孩子发育,腺样体面容一旦形成,难以恢复,建议尽早诊治。
专家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喉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委员。
20余年来一直从事耳鼻咽喉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对耳鼻喉科常见病如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耳鸣耳聋、眩晕、急慢性中耳炎、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鼾症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得广大患者一致好评。特别擅长儿童腺样体、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鼻窦内窥镜手术,鼓膜修补、鼓室成形,喉显微手术。从医以来,已完成相关手术5000多例。
供稿|耳鼻喉科
审核|宣传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早期肺癌长啥样?早知道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