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滇医疗队克服医疗设备缺乏成功抢救危重患者
农历新年前夕,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第24批援滇医疗队在下乡诊疗时克服医疗设备缺乏等诸多困难,成功抢救一名濒死危重患者。
事发当天上午,队员们乘车在盘山公路上迂回颠簸了近两个半小时,终于抵达目的地大文乡。还未从晕车造成的不适中恢复过来,大家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了解乡中心卫生院的各项设施设备、询问居民健康状况、针对当地医疗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正在此时,从卫生院诊间打来了紧急电话,一名危重患者已处于濒死状态,急需援手。未及多想,大家立刻冲到诊间。只见诊疗床上躺着一名患者,一名医生正在做胸外按压,但患者颜面呈青紫色,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床边心电图显示为室性逸搏,这种情况临床上属于死亡临界状态。队员们立即投入抢救,然而当地没有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器,完全靠人工轮流做胸外按压,队长陈佳、队员石忱长与卫生院同仁每五分钟轮换一次,坚持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解决了循环问题,患者还需要有效通气,然而找来气管导管却发现操作需要的配套物品不全,队员罗璧君想办法放入了气管插管,通过人工球囊通气,队员冯乐负责持续平稳地捏气囊,同时密切注意瞳孔的变化。患者病情仍无明显起色,因呼吸、心跳骤停,出现休克,血压测不出,外周循环异常,即使开通了三路外周补液仍无法达到抗休克治疗的要求,使用强心、纠酸等抢救药物的效果也会打折扣,迫切需要开通中心静脉通路。幸运的是当天因为同行的队员有预约手术,卫生院特意准备了中心静脉穿刺包。由罗璧君主刀,陈嵘担任助手,实施中心静脉穿刺,虽然患者无动脉搏动,但依靠多年的急诊工作经验,罗璧君成功为患者打通了这条宝贵的生命通道。
经过一个小时的抢救,冯乐告知患者瞳孔出现微弱的对光反射。在家属和卫生院医护人员行将放弃之时,这条好消息鼓舞了所有人的士气。持续胸外按压、人工通气,护士根据口头医嘱输入抢救药物……在抢救的第120分钟,患者心电图出现了大家期盼的窦性心律,自主心跳、呼吸恢复了,瞳孔恢复正常大小,对光反射比较灵敏,心肺复苏成功!
卫生院立即联系了120,将患者转入双江县人民医院ICU。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队员们始终守在患者身边,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患者上了救护车,罗璧君详细叮嘱随车医生相关注意事项,并通过电话与ICU医生交接。直到救护车离开,眩晕的感觉再次袭来,罗璧君默默坐在长椅上,累得话也说不出。
事后,大文中心卫生院院长对医疗队表达了深深的谢意,以往遭遇类似情况,很多患者家属可能第一时间就选择放弃,通过这次抢救大家真正体会到上海十院的医疗救治水平,看到医生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希望通过援滇医疗队的帮扶,做到技术下沉,让边区百姓享受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来源:援滇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