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开展腹腔镜引导下巨大肝血管瘤微波消融
日前,超声医学科余松远教授的门诊来了一位专程上门致谢的女患者——一年多前,余教授团队成功为罹患巨大肝血管瘤的她实施了腹腔镜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手术过程十分顺利,长径达惊人的13.7厘米的病灶顺利消融,在血供十分丰富的肝脏中开展手术,出血量还不到20毫升,术后两天患者就顺利出院。
患者肝血管瘤病史已有30多年,始终密切随访观察。近一年来瘤体生长迅速,最大径达到13.7厘米,严重压迫正常肝组织与胃,引发腹胀和食欲减退,导致中度贫血。当地医院评估认为,若采用传统开放术式,手术创面过大、出血风险高。患者慕名找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超声科余松远教授,经综合评估为其量身定制了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腹腔镜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后3天复查磁共振显示病灶缩小,在之后1年时间内持续缩小至直径不足5厘米,贫血与食欲不佳完全缓解。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情况下生长缓慢。当肿瘤较小或无明显生长时,可随访观察,无需处理。当肿瘤持续较快生长、或瘤体较大致使周围脏器受压引起腹胀、乏力、食欲减退等相应症状时,就需要及时干预,尤其是大于10厘米的巨大血管瘤,急性自发破裂出血的风险增加,除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止跌倒、避免撞击外,还需寻找合适时机积极治疗。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切除血管瘤瘤体及其周围的肝叶组织,当瘤体太大时外科切除手术出血风险相应增加,且术后肝功能会受到相应破坏,得不偿失。而微创微波消融术,可在消灭瘤体的同时保证不损伤周边正常肝组织,较传统的外科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风险小且花费少。对于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微波消融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突出肝表面的巨大血管瘤实施消融治疗时,腹腔镜引导下操作可直接将肿瘤与周围毗邻结构分离,最大程度毁损瘤体组织,同时有效避免传统经皮消融术中对周围脏器的热损伤,保障治疗安全。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肝血管瘤微创、安全、有效,针对有继发症状或体积持续增大的肝血管瘤,有望成为传统切除手术之前的替代治疗法。
作者:超声医学科张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