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藏心心相映—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为日喀则先心患儿爱心手术
9月29日是第22个世界心脏日,本届活动主题为“心心相映”。今天上午,一场爱心手术启动仪式在心内科远程会诊中心举行,十名来自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将迎来新生。本次“点燃心希望上海在行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救治日喀则先心患儿公益项目由日喀则市卫健委、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及十院关爱基金会共同组织。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赵蓉副主任莅临现场,秦环龙院长、范理宏书记、李颖川副院长偕相关临床科室与职能部门代表出席仪式,与沪上多家知名媒体记者共同见证“格桑花开,玉兰飘香,沪藏同行、医患同心”。
在上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精神指导下,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与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签订了合作建设“西藏(西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的协议,采取“以院包科”的形式,从2017年7月至今,连续派出心内科医疗骨干,如今担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的车文良已经是接力跑的第五棒了。范理宏书记指出,深耕数年,我们始终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同心向党、同向发力,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从代替到领路”的深刻改变。去年,医院心内科还向上海援建人才队伍捐助100台自主研发远程心电监护设备,在保障援藏人才健康安全的同时,也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提供了医疗保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更好地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喜迎国庆72周年之际发起了此次先心患儿救治公益项目。秦环龙院长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医疗卫生事业和公立医院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十院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医疗援建的相关政策部署,派出相关学科多位专家接续开展医疗援藏,致力于将上海先进医疗技术拓展至雪域边陲,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造福了边疆少数民族同胞。
9月初,在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牵头指导下,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前往西藏日喀则市开展了系列公益活动,特别是对日喀则地区67名初筛先心病患儿作了复筛。陈维副主任表示:“当时大部分前来筛查的患儿都来自偏远区县,到市区要乘5~10小时汽车,山路颠簸,大多是婴幼儿,能来看病着实不易,家人都对上海医生充满了期待。我们所有参与筛查工作的医务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把病看好。”
回沪后,经多方迅速沟通协调,确认了第一批来沪接受爱心手术的10名患儿。徐亚伟主任介绍,这10名孩子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年仅3岁,均由心脏超声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4名患儿为房间隔缺损、6名为动脉导管未闭,这两类疾病均可通过介入治疗实现治愈;目前已经充分做好了手术方案,待完善术前准备后,将开展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治疗。按照计划,10月6日前会完成所有患儿的院内治疗,而返回西藏后,这些孩子将由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继续临床随访。此后也将定期赴日喀则开展筛查,安排适合的第二、三批患儿来沪治疗。
据悉,本次公益活动由“关爱医患十院专项基金”提供患儿在沪期间的食宿及生活费用,该基金由医院党委与市慈善基金会深入合作共同发起,下设多个子项目。专项基金成立一年多来,得到了来自医院内外的关心与支持,至今已募集善款近90万元,有效帮助了骨科、急诊科等数十名困难患者及部分需要关爱的医护人员。得益于社会各界对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在公益事业建设方面的支持与肯定,如今专项基金更是将关爱辐射到来自高原的先心患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来自日喀则的孩子能在这份关爱的阳光下重获健康和希望。
为了让来自高原的患儿及家属能更好适应上海的环境,医院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通力协作,除了制订周密的医疗及护理方案,也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准备了藏语翻译、陪护志愿者、合口味的饮食,心内科护士还特意学习了几首简单的藏语儿歌。手术期间适逢国庆假日,病房里除了卡通图案的装饰,国旗自然也必不可少,相信通过上海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孩子们经过这番假期休整,能够健康快乐地奔跑,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宣传与精神文明建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