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西总 | 以吾辈之微光汇强军之骄阳
编者按
过去的2022年,西部战区总医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过难关、解难题,矢志练兵备战,奋力保障打赢,书写出华彩西总的动人篇章。
本期公众号,特别推出“岗位建功•华彩人物”——王文博的故事,敬请关注。
点击视频,走进他的故事
医院党委颁奖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一次出征,就是一次紧急集合,每一次上阵,就是一路奋进蹉跎。哪怕抛家舍业,哪怕日转星挪。探查每一处风险,追查每一条线索,把争取的时间交给战友,用守护的责任,担起生命的重托。
感控,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在疫情防控中,医疗机构内部的感染防控与社会面的疫情防控彼此交互,感控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过去的一年,面对成都疫情持续高位反复,院内各类风险事件不期而至,作为感控人的王文博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迎接挑战,他心怀赤诚之爱、强军之梦,毅然选择了风雨兼程。
1
风雨兼程,
愿每次出征都是最后一次出征
“作为感控人,面对的是一条隐匿的‘战线’和看不见的‘敌人’,我唯一期望的是每次的出征都是最后一次……”对于王文博来说,2022年是感控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适逢其时,重任在肩,他时刻保持着出征的姿态。
3月,上海市疫情快速播散,医院迅疾组建援沪医疗队,王文博受领任务连夜组织防护和感控要点培训;5月,奉命参加某演训任务,负责防疫组专项训练,带领组员对复杂多样的装备展开使用和保养练习;6月,本土疫情再次反弹,院内疫情防控压力空前增大,毅然主动要求换下值守医院;同月末,再次受领任务,带领队员配属其他医疗单位赴高原参加某演训任务;次月,成都市“7.15”疫情突然快速进展,高风险区不断逼近,风险人员持续增加,院内疫情输入风险激增,他再次服从上级指令,从高原返回成都,打起十二分精神立即投入院内疫情防控工作中……
“感控是医务工作者的第一道屏障,是抗疫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每一个细节关乎抗疫成败的全局”。逆行的路上,王文博以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默默守护着患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健康,在无私的奉献中彰显出感控人的担当。
2
披星戴月,
与病毒赛跑的速度快点再快点
去年9月,医院接到收治新冠阳性病例的任务,这是疫情两年多来首次收治阳性感染者,院首长再三叮嘱,绝不能出现感控问题。作为疾控科主任,王文博深知责任重大,经反复研判,综合评估,迅疾启动收治区域改造,完善“三区两通道”、个人防护、消毒隔离、病例转运等各项感控流程,圆满完成了首次收治任务。
11月,成都疫情形势日渐严峻,核酸实验室阳性报告接踵而至。晚上10点、凌晨4点、凌晨5点,无论什么时候接到报告,他都一刻不停地投入到流调和防控指导工作中。
一天下午,检验科报告住院病区一份混检标本阳性,王文博顿时打起十二分小心,他带领疾控团队,组建流调队、消杀队、信息报告队,吃住在办公室,十多天未洗澡,每天睡眠不足三小时,他只盼与病毒赛跑的速度快些再快些,因为“追阳”的速度只有跑赢病毒传播的速度,才能阻断疫情蔓延。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疫魔”。抗击疫情,并非一段按下“暂停键”的空白,而是一场浴火重生的淬炼。在全体同事的奋战下,疫情终于被战胜,春天如期而至。王文博也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感控人”的硬核担当。
3
并肩同行,
以吾辈之微光汇聚强军之骄阳
有人说:“一个军人,半个家;两个军人没有家。”作为双军人家庭的王文博,在疫情防控中已不止是双倍付出。
参加某演训任务期间,妻子刘媛随队赴外地出差,却与当地疫情不期而遇,就地转入支援抗疫任务。夫妻双双在外执行任务,家成了彼此相望相守却不可及的地方。
在王文博眼中,来自家庭的支持和理解总让他感动不已,也让他在前线冲锋的日子充满动力与热情。
妻子在繁忙的工作下,依然无条件支持他的每项工作,岳父母长年照顾孩子,每次出任务总会嘱咐一句:“放心吧!保重身体”,就连已经7岁多的孩子,虽然襁褓至今习惯了父母的不告而别,但在她眼中,父母的工作是神圣而光荣的。
“任务和家庭的天平总要一头重,一头轻。”王文博说,这样的情况他已习以为常,这些年来,他和妻子共同经历了抗震救灾、高原专项行动、援鄂抗疫、高驻高训等数十次大项任务,两人有着共同的愿景——以吾辈之微光汇强军之骄阳。
疫情终将散去,感控工作却没有终点。面对不断更新的指南规范,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王文博深知,只有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勇挑重担坚守使命,才能保障医疗安全,守护一方平安。
监制:高渝敏
审编:龙秋帆
责编:赵芝洪
编辑:张冰凌
作者:【疾病预防控制科】王文博
刊期:第627期
来源:本号原创
投稿邮箱:hcxzr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