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情|四川省儿童医院儿童夜遗尿及排尿功能障碍专病门诊也开诊啦!
为了更好服务于排尿功能障碍患儿,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儿童夜遗尿及排尿功能障碍专病门诊正式开诊啦!无论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华西院区,还是四川省儿童医院,您都可以找到这方面的专家。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下排尿相关症状,请及时到儿童夜遗尿及排尿功能障碍门诊就诊:
遗尿
俗称尿床,指在睡眠中发生无意识排尿。遗尿在3岁以内儿童内应视为正常现象,大部分可以自愈。5岁以上仍有尿床应视为异常。
持续性尿失禁是指白天和夜间持续漏尿,通常与先天性畸形(如异位输尿管、膀胱外翻)、尿道外括约肌功能丧失(如外括约肌切开术)或医源性因素(如膀胱阴道瘘)有关。间歇性尿失禁是指不连续的漏尿。清醒时发生的称为日间尿失禁。完全发生在睡眠期间,则称为遗尿症。
不同年龄儿童排尿次数波动较大,取决于年龄和液体摄入量。有调查发现,95%的7~15岁小儿日间排尿次数在3~8次;3~12岁小儿在5~6次;7岁左右3~7次。3岁以上儿童白天排尿超过8次可诊断为尿频,少于3次为排尿次数减少。
指突发的、强烈的、需要立即排尿,常伴急迫性尿失禁。
指排尿时或排尿后耻骨上区或尿道内烧灼样、针刺样痛感,与尿频、尿急合称为膀胱刺激征。
指膀胱内尿液排出受阻引起的症状,表现为排尿等待或踌躇、费力、排尿间断或变细、尿线无力、尿线分叉或射程变短、排尿末滴沥状等。
指尿液滞留于膀胱内,不能排出,可导致下腹部膨隆和(或)胀痛。
指在排尿过程中出现尿线中断,需分几次排完。在3岁及以下的儿童中,尿流中断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指患儿为延迟排尿或抑制尿急而采取的憋尿姿势。常见的姿势有足尖站立、用力交叉双腿,或呈蹲坐位并用手抵住会阴部。在已经能够控制膀胱的各年龄段儿童中,均可能观察到这些现象。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夜遗尿及排尿功能障碍专病门诊是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肾脏科同质化管理,出诊医师均来自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肾脏科。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肾脏科是四川省医学会儿科学专委会肾脏病学组组长单位及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妇幼健康发展分会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学组组长单位。
2017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肾脏科在四川省率先开设夜遗尿症专病门诊。
2019年,小儿肾脏科与超声医学科联合开展排尿性膀胱尿道超声造影。
2020年,小儿肾脏科建立儿童尿动力学检查室,开展尿流率测定、膀胱残余尿量测定、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压力-流率测定和同步括约肌肌电测定等多种尿动力学检查,广泛用于神经源性膀胱、非神经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过度活动症、夜遗尿症、反复泌尿道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尿道瓣膜、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等多种疾病。
2021年,小儿肾脏科开展清洁间歇导尿,规范化长期管理儿童神经源性膀胱。
2022年,小儿肾脏科牵头成立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妇幼健康发展分会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学组。
陶于洪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肾脏科主任。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肾脏病学组组长、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妇幼健康发展分会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学组组长、四川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肾脏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秘书、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儿童肾脏免疫分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肾脏疾病与保健学组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
张辉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肾脏科党支部书记。现担任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妇幼健康发展分会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儿科专委会肾脏病学组秘书、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跳转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儿童肾脏科挂号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