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新冠”引起的呼吸困难小妙招
缓解“新冠”引起的呼吸困难小妙招
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措并举,及时将工作重点由“防传染”转为“保健康、防重症”,迅速优化流程、扩容资源、增加力量,统筹做好新冠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尽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自2022年12月份防控政策调整以来,第一批新冠感染患者已经迈入“阳康”阶段,但随之而来的伴随症状,例如:咳嗽、乏力、纳差等仍然存在,及时的进行呼吸康复的干预,可有效减轻症状,促进心肺及躯体功能的恢复,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尽早回归正常的日常生活。
一、体位缓解
以下为可以缓解呼吸急促的几种体位,可以逐一尝试以下各种体位,以确定哪种对自己最有效。
俯卧位:腹部朝下,可以帮助缓解呼吸急促。
斜坡侧卧:用多个枕头支撑身体上部及头颈部侧卧,膝微微弯曲。
前倾坐位:坐在一张桌子旁,腰部以上前倾,头颈趴在桌面的枕头上,手臂放置于桌面。
前倾坐位(没有桌子时):坐在椅子上,身体前倾,手臂放置于膝盖或椅子扶手。
二、调整呼吸
缩唇呼吸:指吸气时,用鼻子吸气,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
方法:闭嘴经鼻吸气,通过缩唇(吹口稍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觉费力为宜,每天锻炼2次,每次10~20分钟,每分钟7~8遍。
腹式呼吸:指人体在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一种呼吸锻炼方法。
方法:
1.取仰卧或舒适的坐姿,也可以选择站位,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
2.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处,左手放在胸部。也可见双手放在腹部肚脐处。
3.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
4.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呼气时,可以配合缩唇呼吸一起锻炼。
三、轻松排痰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一个循环周期由呼吸控制、胸廓扩张运动和用力呼气技术三个部分组成。呼吸控制阶段指导患者用放松的方法以正常的潮气量进行呼吸,鼓励肩部及上胸部保持放松,下胸部及腹部主动收缩,以膈肌呼吸模式完成呼吸,该阶段持续时间应与患者对放松的需求相适应。胸廓扩张阶段强调吸气,指导患者深吸气到吸气储备量,屏息1-2秒,然后被动而轻松的呼气。用力呼气阶段为穿插呼吸控制及呵气。呵气是一种快速但不用最大努力的呼气,过程中声门应保持开放。利用呵气技巧进行排痰,代替咳嗽降低呼吸肌做功。注意在呵气过程中用口罩遮挡。
咳嗽训练:手臂交叉放置于腹部或者手指交叉置于剑突下方。深吸气后,双手将腹部向内向上推,且在想要咳嗽时身体前倾。
哈气排痰(用力呼气):需要深吸气,接着如同咳嗽时,用力呼出空气,但过程中嘴巴持续打开(与持续用力咳嗽相比,能减少对病人的压迫且较有效,特别是在患者倾向于延长呼气相的咳嗽,使其几乎变成类似哮喘的声音,,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病人发出一种类似“哈”的声音。
止咳技术:1.喉咙一有痒的迹象,或者你一咳嗽,或者感觉到你要咳嗽,就用手捂住嘴巴;2.吞咽一次;3.屏住呼吸几秒钟。当你再次开始呼吸时,慢而平稳地呼吸至少30秒,同时用手捂住嘴;4.暗示自己你不会咳嗽了;5.最后,用鼻子顺畅地做一个正常深度的呼吸,然后把手从嘴里拿开;6.如果你仍然觉得喉咙发痒,从头开始重复这个练习,直到发痒消退。
禁忌症:1.生命体征不稳定;2.合并严重肺动脉压、急性呼吸衰竭、活动性咳血;3.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4.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肿瘤全身转移;5.近期脊柱损伤、肋骨骨折;6.有肺大泡的患者注意咳嗽的强度。
注意事项:1.避免憋气和过分减慢呼吸频率,以免诱发呼吸性酸中毒;2.穿宽松衣物,采取舒适放松的体位;3.逐步增加运动量,量力而行,以不引起明显疲劳感为度,否者可能诱发或加重肺部疾病的发作。运动时出现气短、喘憋、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注意检测生命体征;4.止咳技术适用于久咳无痰,帮助患者减少过度敏感的咳嗽反射;5.本视频适用于轻、中症患者,以及一部分重症患者。最终解释归属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END
来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团委
审发:吴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