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整版报道:广东医附院入选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入选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是湛江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广东医科大学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023年1月13日出版的《南方日报》刊发整版专题报道《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入选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春来奋楫谱新篇医心护航再启程》,现全文转发。
广东医附院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图为海东院区效果图
春潮涌动处,奋楫正当时。近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获批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成为广东省入选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五家医院之一,是粤西地区唯一获批建设的医院。
捷报背后,时间是奋斗的见证者,镌刻着前行的足迹。作为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和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服务粤西地区和周边地区近3000万群众,并辐射至环北部湾地区,近年来医院综合实力和示范引领能力不断提升。
2018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入选广东省首批九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之一,医院紧紧围绕“立足粤西,辐射北部湾,跻身全国百强”的总体目标,对标六大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建设措施。
广东医附院入选广东省首批九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
图为签约现场
经过五年努力,医院疑难危重症诊疗水平显著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显著增强,临床医学研究水平和科研支撑能力显著提升,高层次人才吸引力显著增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在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建设成果,为“后高水平医院建设时代”实现医院再次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9月,在高水平医院建设即将收官之际,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又踏上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新起点。医院将以体系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引擎,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继往开来世代传承医心情怀
南海之滨湛江,沿着市内的主干道人民大道而行,大道南端坐落着湛江首个省属高校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斗转星移,沧桑巨变,五十余年如弹指一挥间,不变的是昼夜奔流不息的奋进精神和世代传承的医心情怀。
1963年卫生部拨款34万元,由广东省卫生厅主持筹建湛江医学院附属医院,1970年1月建成开院。当时中山医、北京医、协和医和上海医等医院的一批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怀揣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奉献的理想信念,聚集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成为开院时最初卫生技术人员的主力军。
图为七十年代医院全景
建院初期,医院建筑面积仅有10.8万平方米,职工154人,病床120张,常规设备只有20万元,这就是医院的前身。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1993年成为广东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翻开医院发展大事记,粤西地区医学发展史的每一次飞跃都有医院的身影——世界上首次成功救治高压电击穿胸壁、心包、肺等严重烧伤患者,国内外首先应用游离皮瓣进行全鼻再造术,首例断指再植术……书写在历史长河中的多个“第一”,成为医院强大医疗技术队伍和优质医疗服务质量生动且隽永的注脚。
经过50余年的发展壮大,医院现有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在职员工3290人,床位规模3000张左右,年门急诊量近180万人次,年出院近11万人次,拥有PET-CT、3.0TMRI、双源CT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粤西地区最先进、最齐全的医疗设备。医院通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力向创建全国百强医院迈进。
品牌引领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2021年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历史突破,首次挺进A+等级;以优异成绩通过三甲医院复审;高质量通过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验收;连续三年荣获广东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医院党委“两创两高”党建品牌获全国卫生健康党建创新案例“最佳实践案例”;党建课题获中国医院管理奖党建文化类全国优秀奖;多次获市直机关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授予“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单位”;获批建设广东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和公立医院党建示范点;获批为广东省医院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义工“幸福银行”党支部荣获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广东医附院获批为广东省医院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
图为授牌现场
医院涌现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医师奖”“广东省抗疫先进个人”“广东省劳动模范”等一批先进人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用。
细数近年来广东医附院所取得的一项项佳绩,始终离不开党建引领和品牌引领,通过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全面激活医院高质量发展动能。
“2018年,医院党委在对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新认识、新探索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创建‘两创两高’党建品牌,并提出了‘两阶段两步走’的建设思路。”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明意说。
据悉,2018—2020年为“两创两高”党建品牌构建期。这一时期的“两创”指创新党建方法、创优服务质量,“两高”指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
步入2021年,广东医附院迎来“两创两高”党建品牌深化期,品牌也有了新内涵——“两创”指创新党建方法、创优内涵建设,“两高”指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
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广东医附院建立完善了“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五维评价体系,在“两创两高”党建品牌的引领下,加强党委督办“三重一大”事项力度;全面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构建“八位一体”规范化建设体系;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健全立体精准监督体系。
技术先行高水平医院屡获突破
2022年2月,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台达芬奇机器人落户广东医附院,同年11月份完成第100台手术,医院外科手术正式步入“机器人时代”,与国际微创手术平台接轨。
高水平医院建设期间,广东医附院开展粤东粤西首台超高难度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粤西地区首例单孔腔镜下胸肌前假体联合补片乳房重建术和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治愈广东省首例基因治疗输血依赖型重型β-地中海贫血症,年均开展新技术30余项,获批粤西地区首个或唯一建设单位荣誉超过30项。
医院启动“基础医疗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推进亚专科建设,打造具有区域差异化优势的重点亚专科、专病中心和医疗技术团队近200个。围绕加强五大中心建设,优化医疗救治流程,不断提升危重疑难病例救治水平;搭建急诊临床信息系统,提升院前急救效能,确保急危重患者救治绿色通道的畅通。加强全院重症救治的同质化管理,构建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一体化管理体系。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达芬奇机器人落户广东医附院
图为手术机器人操作现场
优化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就医“烦心事”
得益于数字化的发展,医院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唯一一家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五级乙等测评和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评审的医疗机构。医院获批粤西首批“互联网医院”,构筑起覆盖诊前、诊中和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互联网医院入选全国百强案例。实现特殊门诊医保自助结算和移动支付,上线“云胶片”系统,建成智慧药学管理平台,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实惠。
深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医院创新推出共建“健康机关、企业”项目,打造健康湛江新模式,创建国内健康建设新模板。开展“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服务,创建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和居家护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粤西首家“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落户医院,打造医患沟通交流的开放式平台;全国首创义工“幸福银行”;搭建“大病救助服务平台”……多个“粤西首个或唯一”医疗服务创优项目,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急难愁盼”问题。
立德树人医教协同打造新医科
作为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学主要依托机构,广东医附院是广东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和实力最强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入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临床医学院重点建设学院,是国家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和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有全省规模最大、粤西唯一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
构建了本、硕、博以及毕业后继续教育体系。临床医学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和省攀峰重点学科,临床医学ESI全球机构排名1660位,较建设初期跃升282位,进入前3‰,临床医学上榜2021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排名第51位。
医院拥有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2个、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2个。3个二、三级学科进入最新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学科百强榜。
深化医教协同,培养一流医学人才。临床医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影像学专业获批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医学影像学和麻醉学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建设点;10门课程分别获批为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获批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和省级名师2人,全力打造集临床实验教学、临床培训和考核于一体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全面加强住培管理,制定住培医师“进阶式”学习培训计划,按照“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住培质量。
成果丰硕深耕科研厚积薄发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推进集“临床科学研究、临床疾病诊疗和临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临床医学研究院建设和升级现有临床医学基础研究公共平台等举措,促进科技创新。
医院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22年成功获批第二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粤西首家药物临床试验中心暨医院药物I期临床试验中心、粤西乃至环北部湾地区首家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
2022年医院成为粤西首家临床医学博士后工作站,获批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生资格单位,顺利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为医院动物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条件。
近五年,广东医附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项、获批省部级基金项目79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00余篇,单篇论著最高影响因子达93.333,相关高质量论文入选年度中国肾脏病学领域、麻醉学领域和四大顶级医学期刊论文影响力排名百强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3项、科技成果奖12项、成功转化科技成果4项,实现成果转化零的突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广东医附院入选广东省首批九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
图为签约现场
精细化运营现代医院治理体系更加高效
构建高效能的现代医院治理体系,是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医院通过完善运营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督办体系和重点工作责任考核机制,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执行效能,闭环式督办管理体系助推医院各项决策落实落地。
“精细化”成为医院运营管理的制胜法宝。医院通过构建决策分析体系,完善专科助理制度和加强成本管控等多种措施,全面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建成医院综合运营(HRP)管理体系,实现各个系统组织架构、人员信息、设备信息、经费项目信息的核算口径统一,并通过系统进行医疗项目成本测算和大型设备效益分析。
推进医用耗材科学化管理。完成医用耗材遴选、采购、入库、仓储、使用和评价的全流程管理,全面开启医用耗材价格管控,优化库存和减少损耗,加快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实现耗占比降低到28%,进一步减少医院运营成本。
积极参与湛江市付费制度改革,推动DRG与分值付费的有机融合,逐年提升收治难度CMI,降低住院次均费用,规范医保诊治行为,减少医保违规与医保超支,构建优质量、低成本的高价值医保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化招标采购体系。优化采购流程,设置关键流程办结时间节点,健全完善招标采购制度,推进招标采购信息化建设,使医院招标采购更加规范、高效、透明、节约。
辐射带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深化医改政策,充分发挥区域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2020年深化与政府合作,先后托管遂溪县人民医院、遂溪县第二人民医院,与麻章区人民政府签订《麻章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书》,与雷州市人民政府达成托管雷州市人民医院的合作意向,创建粤西地区最大的医院集团。
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目前广东医附院区域医学专科联盟成员单位达47家,远程医疗协作网成员单位48家,实现了粤西、粤北、东莞及广西等地区的覆盖,远程医疗服务远至欧洲深达乡镇卫生院,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成区域四大医技中心,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和检验检查水平同质化管理。
医院先后托管遂溪县人民医院、遂溪县第二人民医院
图为遂溪医院揭牌
未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将以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和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抓手,朝着打造“疑难危重症诊疗、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国内一流高水平现代化医院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行,努力建设成为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北部湾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北部湾区域医疗卫生高地,为湛茂阳城市群和环北部湾人民生活提供健康保障。
❖
来源|南方日报
校对|朱团员
审核|郑春凤
审发|吴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