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4℃!送您抵御寒潮的3个暖知识+3款补阳靓汤
据广东气象局
强冷空气将于今天入粤
过程日平均气温下降6到9度
早晨大部分市县最低温度在5度以下
而在佛山,周日到周一的早上
可能迎来下半年最冷的早晨
目前的预报最低只有4℃
这个时候,你还想靠“抖”保护自己
还是赶紧跟着下面专家的推荐
给自己打包好“暖”知识过寒潮吧
穿衣有技巧,头、胸腹、脚三大部位保暖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据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钟伟泉表示,天气寒冷,头部遇寒血管收缩,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而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引发心脏病的发作,还可诱发胃肠病的发生。
此外,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因此,头部、胸腹部以及脚部的保暖都是不容忽视的。
钟伟泉建议,市民首先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寒冷天的防寒保暖,如降温时戴顶帽子、配条围脖、穿双保暖鞋等,都不失为防寒的最佳选择。
不过,过犹不及,大家千万不要厚衣重裘,烘烤腹背,导致暴暖大汗,这样反而容易生病。
泡脚养生并非万能,中医调理才能更全面
不少追求养生的市民喜欢在睡前使用热水泡脚,以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这确实有一定作用,但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钟伟泉表示,应对冬季手脚冰冷,关键在于找出导致手脚冰冷的原因,是身体哪方面出现问题。
多数手脚冰冷的症状是由身体经络不通或阳气不足引起。如果要进行简单的区分:身体感到暖,只有手脚感到冰冷,多为经络不通引起;如果感到整个人都发冷,则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通过体质辨证,使用中药调理、天灸、针灸穴位等方法解决导致手脚冰冷的源头。
此外,部分市民在泡脚时会加入各种中药材,以加强养生调理的效果。钟伟泉认为,往泡脚水中加入当归、川芎等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不过,光靠泡脚水浸泡药材作用不大,最好先把药材连同泡脚水一起煲煮过后再使用,或将药材磨粉后加入水中。
要注意的是,热水泡脚的时间以不超过半小时为佳,水温最好控制在42度或以下,否则容易造成腿脚慢性烫伤。
艾灸学会辨证选穴,疏通经络更暖身
据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刘继洪主任医师介绍,天气寒冷,温暖的艾灸能发挥活血助阳、御寒暖身的作用,可调整全身气血经络,属于温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其中——
脾胃虚寒者可灸中脘和足三里、神阙;
肾气不足者可灸气海、关元、肾俞;
心脾两虚者可灸心俞、脾俞、三阴交;
心胆俱虚者可灸心俞、胆俞、内关、足三里;
脾虚湿困者
可灸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推荐
御寒食疗养寒气
寒冷天气食补以补阳为主,但进补也要因人而异。钟伟泉指出,像面红上火、口腔干燥干咳、口唇皲裂、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阴虚之人应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为主,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热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
但如果经常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易疲劳怕冷等阳虚之人,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
,如豆类、大枣、山药、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淮山芡实排骨汤
食材:淮山、芡实各50-100克、排骨200克
做法:将淮山洗净切块,芡实洗净,排骨洗净切小块儿待用;汤煲中加入500ml清水,放入淮山、芡实、排骨用武火煮开,再调至文火煲2小时,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此汤较为平和,一般人群均适合,尤其适合气虚脾虚、便溏、面色萎黄之人。
莲子薏仁桂圆羹
材料:莲子30克、芡实30克、薏仁米50克、桂圆肉10克、蜂蜜适量
制作:先将莲子、芡实、薏仁米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将桂圆肉一同放入锅内,用文火煮至烂熟加蜂蜜调味食用。
功效:桂圆肉大补元气,莲子补脾养胃,薏仁米、芡实为健脾利水之品。此羹经常食用有助开胃。对于胃寒的患者,可适当饮用热姜汤或胡椒煲猪肚以温胃。
冬虫草炖排骨
材料:冬虫夏草5条,排骨(前排)80克,中谷柱1粒,姜3片(1人量)
制作:材料洗净加矿泉水600毫升隔水炖3小时。
功效:补肺益肾。寒冷的冬天,也是进补的好时机,有“仙草”美称的冬虫草是市民较常听闻的好补品。冬虫草食法有很多,但要将其营养成分发挥到极致,最好莫过于炖汤。
(点击文字链接即可挂号)
(点击文字进入挂号页面)
宣传科整理报道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