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浑身不舒服,8年反复住院查不出病!原因竟然是......
最近“提升免疫力”的话题
成为市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
提升免疫力
不仅仅是从身体上的调理的出发
也与心理调节息息相关
只有身心健康
才能实现真正的提高免疫力
正所谓
心态好了,抵抗力也好了
近日,我院接诊了一例患者
总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
但各种检查都做了
却没有发现有什么健康问题
是真的病了吗?
36岁的市民林女士已结婚8年,她常常感到浑身不舒服,虽然一直在积极备孕,但却一直未能怀孕,这让经常感到不舒服的她,心情更加焦灼。
林女士总会觉得自己经常有各种疼痛及胃肠道不适,如头痛、头晕、腰背痛、口干、口苦、咽部异物感、恶心、腹胀、腹泻、便秘、胸闷、心慌、皮肤麻木、瘙痒、烧灼、刺痛等,而且这些症状持续、易变化,常常“按下葫芦又起来了瓢”。
此外,林女士还经常患有荨麻疹,每年都会因“不明原因发热”而住院1-2次,但去医院查来查去,却查不出什么毛病。有几次通过检查确实发现了一些身体上的“小问题”,但经过专科专业医生判断,这些“小问题”都不能解释林女士出现种种不适症状的原因。
林女士也经常因“查不出病因”“看不好病”而埋怨医生,所以也频繁换医生、换医院,8年间,她遍访了顺德、佛山、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很多名医,并反复要求检查,光是头颅、腰腹MR就查过十几次,甚至还做过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
因为身体的不适长期得不到缓解,林女士本人非常痛苦,因此生活工作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又因频繁就医检查造成了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
就在她第8年住院期间,她所在的医院病区邀请了我院临床心理营养科主任梁烨为其进行会诊,经过梁烨专业的诊断,发现林女士原来是患上了“躯体形式障碍”。
梁烨指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主诉的不适,通常仅集中在身体的一个或两个器官,以消化道或者心血管系统为主;此外,患者确信自己患有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疾病,也不能接受医生给出的专业解释,也会通过不停要求反复检查试图证实他们的信念。
确诊后,林女士在梁烨主任的专业指导下,经过药物联合心理治疗、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症状渐渐缓解了,荨麻疹也没有发作,免疫力也得到了大大提升。治疗后很长时间没有感冒发烧,也不再因“不明原因发热”而住院。最令她惊喜的是,治疗8个月多后,林女士也自然怀孕了,顺利地诞下宝宝,圆上“育子梦”。
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患者因为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未发现异常,医生的反复解释仍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患者存在某种躯体疾病,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但患者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病程多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躯体化障碍常在成年早期发病。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市场变化、查无实据的躯体主诉至少两年,未发现任何恰当的躯体疾病来解释上述症状;拒绝多名医生关于其症状没有躯体疾病解释的忠告与保证,不遵医嘱;注意集中于症状本身及其影响,过度使用消除症状药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依赖或滥用。
躯体化障碍最常见的症状
可归纳为以下4类:
胃肠道不适、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
异常的皮肤感到痒、灼烧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
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心悸、心慌、胸闷、气短或喉咙异物感等。
患者常诉述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症状具有多变性,其症状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也不那么丰富,病程在半年以上,但不足2年。
疑病障碍特征是患者存在先占观念,坚持认为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进行性疾病,正常的感觉被患者视为异常,患者很苦恼;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一或两个器官或系统,患者对患病的坚信程度以及对症状的侧重,在每次就诊时通常有所不同,常伴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患者总是拒绝接受多位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疾病的忠告和保证,并频繁更换医生寻求保证;害怕药物治疗。
疑病障碍的主诉
可导致出许多表现:
生理性警觉:警觉增高和焦虑,睡眠障碍;
关注躯体;密切监测躯体情况,注意与所担心疾病一致的信息,先占观念和反复思考有关躯体主诉;
回避或检查躯体疾病的行为:回避(如身体用力或与疾病接触)、用刻板的观点和行为来指导饮食或生活方式、反复自我测查、反复去医院就诊和寻求保证、查阅资料(如看医学书)。
本病特征为患者有明确的自主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心悸、出汗、颤抖、脸红等;常常主诉为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患者坚持这些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患了严重的疾病,并由此感到痛苦。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而严重的疼痛,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女性多见。疼痛的发生与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有关;病程常迁延并持续6个月以上。
常见的疼痛部位是头痛、非典型面部痛、腰背痛和慢性盆腔痛,疼痛可位于体表、深部组织或内脏器官,性质可为钝痛、胀痛、酸痛或锐痛。患者常以疼痛为主诉反复就医,服用多种药物,有的甚至导致镇静止痛药物依赖,并伴有焦虑、抑郁和失眠,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患者不适的主诉集中于身体特定的部位,如局部的肿胀感、皮肤蚁行感、麻刺感或麻木感,心因性斜颈、心因性瘙痒、心因性痛经等也属于此类疾病。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心理营养科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心理营养科由资深精神心理、营养专家梁烨主任医师担任科室主任,科室聚集了一批临床经验丰富、年轻力强的营养学、心理专业医生,目前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营养顾问1人,主治医师2人,硕士5人,目前的专职心理治疗(咨询)师均为研究生学历。
科室是顺德区政府公共卫生项目顺德区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与干预技术指导中心,设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妇幼心理保健中心、妇幼营养保健中心,肠内营养配置中心(筹建中),设有专业的注意力中心,拥有专业的注意力检测和训练系统,专业的评估和训练团队。2022年佛山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心理营养科组建的队伍,在比赛现场表现出色,斩获了团体第二名和两项个人奖,是比赛中获奖最多的团队。2021年,团队成功干预有自杀、自伤或伤人、杀婴倾向等2568人次。2021、2022年被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评定为体重管理规范化诊疗示范门诊。2022年入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互联网+围产营养门诊规范化建设项目”试点单位。已经顺利通过相关培训与考核。
临床心理营养科主治聚焦孕产妇身心健康促进、青少年心理成长、厌学、专注力问题、两性婚姻关系、亲子家庭关系、小儿多动症、失眠、不孕不育心理问题等;对生长发育偏离(如肥胖、营养不良)、早产低体重儿童、厌食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贫血、微量元素缺乏症、消化不良、早产低体重儿童、厌食症、铅过量等给予诊断和治疗,各种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维生素D缺乏等)的个性化营养治疗食谱定制、儿童非药物助长高个性化食谱定制、减重个性化食谱定制、各种儿童营养辅食、治疗膳食、月子餐、保健养生、提升免疫力、延年益寿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心理学、营养学治疗与咨询服务,开展VR放松训练项目、学习能力与注意力训练项目、互动放松训练项目、团体音乐放松项目以及VIP减压项目以及智能运动放松项目、人体成分分析。
【妇幼健康科普】撰文、编辑:皑茵;编审:欣英、卢敏;审核:汪周艳
【妇幼健康科普】撰文、编辑:皑茵;编审:
欣英、
卢敏;审核:汪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