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冬——脑血管疾病要警惕
立冬
——脑血管疾病要警惕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中国古代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中医学认为,立冬节气,大自然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养生保健当顺应自然界闭藏之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保持情绪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的以潜藏。可适当进补强身,同时注意防寒防燥,总以润燥养阴、护阳补肾为重点。
立冬之后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立冬后气温较低,人们在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当中,大脑血管长久处于收缩状态,单位时间内血管的血流量相对减少,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多数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都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冬天户外活动相对较少,缺乏运动锻炼,全身的血液循环减慢,血液黏稠度相对增高,尤其是患有高脂血症的人群,发生脑血管病的几率会相对增大。
虽然脑血管疾病发生突然,但还是会有一定的早期症状。如果您发现家里人有下列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到医院检查。如突然说话不清,口眼歪斜,吐字困难,吞咽困难,亦或是一侧肢体乏力,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突然出现的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及面、唇或者肢体麻木等。一旦发现,一定要警惕,请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立冬之后,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尽量避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呢?
防寒保暖。由于天气逐渐寒冷,在室外活动时应当做好防寒准备。当气温出现急剧下降时,应当及时增添衣物,做好保暖防护,尤其注意脖子、肩膀、腰部、膝盖、脚5个部位的保暖,厚薄适宜,居室气温调节适当,以温暖舒适而又不致汗出为宜,尽量防止受寒感冒。适宜的体温可以避免脑血管过度收缩及脑部血流量的降低,从而远离脑血管病。
作息规律。起居有时,与人沟通时要气息平和、心态稳定。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从中医学角度说,早睡可以保存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可以补阳气。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阳气的潜藏,阴精的蓄积。冬天不但寒冷,污染更严重,尤其是早上太阳没出来前。冬天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下午三四点钟最为适宜。有一个良好的作息规律,能让身体状态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这样有利于远离脑血管病。
注意饮食搭配。“立冬补冬,补嘴空”,补充元气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南方地区也有立冬进补的风俗。牛肉、羊肉、鸡肉等肉食由于热量相对较高、御寒效果好,在冬季食谱中较为常见,但立冬食养应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以温和平补为宜,过于辛辣燥热的食品容易伤阴劫液,过于油腻或重口味的菜式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均不宜多食,辛辣和油腻的食品尤其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宜多吃大白菜、菠菜、白萝卜、鲜枣、石榴、苹果、柑橘、柿子等应季果蔬,既可补充机体水分,又能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还要注意多饮水,保证脑部有充足的血液灌注。同时,立冬进补也要注意吃动平衡的问题,不能只吃而不动。适当的活动锻炼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改善血液循环,通畅血脉,更重要的是能控制体重、增强体质,以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不抽烟不喝酒。抽烟喝酒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要想预防脑血管疾病,就必须远离烟酒。
艾灸也是立冬后相当不错的“进补”手段。《扁鹊心书》曰:“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艾灸是通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传统疗法,能益气温阳,使正气充盛而邪不能害,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保健防病、养生益寿的效果。艾灸对怕风畏寒、手足不温、渴不喜饮或喜热饮、大便溏稀等体质虚寒的人群较为适合;对素体口干咽燥、反复口疮长痘、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阴虚火旺或体质偏于湿热之人则不适宜。
冬季的养生对人体至关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调护,可以预防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供稿:庞博
一审:娄月
二审:葛从军
三审:吴远华
下一篇:二十四节气|冬季如何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