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夫妻档”,并肩战斗更浪漫
有一种浪漫叫“抗疫夫妻”,有一种力量叫“并肩作战”。对于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陈成和神经外科罗婷钰来说,爱不仅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包含了不分日夜的坚守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
丈夫支援成都、内江,载誉而归盼团圆
陈成是急诊科一名护士,从2019年疫情发生以来,他长期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外出支援、核酸采集、转送患者……只要疫情防控有需要,陈成就会义无反顾地出现在防控一线。
今年8月下旬,成都市疫情出现反弹趋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9月1日凌晨3时,睡梦中的陈成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成都市需要支援,自贡核酸采集队6点准时出发。”看了看身旁熟睡的儿子,陈成起身收拾好衣物后,拨通了岳父的电话,“爸爸,我接到通知要外出支援,婷钰在值夜班回不了家,要麻烦您帮忙照顾一下娃娃。”
陈成这次离家,一走就是半个月。在这15天当中,陈成和队员们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重复着成百上千次采样动作。一天工作下来,颈部、肩部、双臂、背部、腰部、腿部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麻木和酸痛,甚至双手还会被汗水泡得脱皮。
为提高工作效率,陈成和队员们分工协作,你扫码、我采集、他登记,让核酸采样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为节约防护服,陈成和队员们会尽量少吃饭、少喝水,在核酸采样的五六个小时当中,身体的各种不适,他们都是凭毅力坚持着。
9月初的成都,气温并不低,闷热、潮湿的气候环境导致防护服内汗如雨下,加上入户采集工作增加了运动量后,出汗程度更加剧烈。陈成说,一天他在完成采集工作脱防护服时被当地一位社区阿姨看到了身上湿透的衣服。第二天阿姨专程给他送来了毛巾,并亲手为他垫在了背上。
圆满完成成都的核酸采样工作后,内江市又发生了疫情,还没来得及休整,陈成和队员们又紧急转战到内江。此次支援内江的抗疫工作,任务重、风险高,队员们需要在高风险地区,挨家挨户入户进行核酸采样。
在内江,陈成组负责的是一片老旧居民楼内居民们的核酸采样工作,由于居民楼较为分散,加之没有电梯,给采样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陈成说,防护服穿在身上非常的笨重,导致上楼特别的累,来到居民家中时,早已是满身大汗。此外,身体发出的热量会导致面屏和眼镜起雾,这些雾气会直接影响到视线,所以上下楼需要特别小心,不然很容易发生摔跟斗的事件。
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陈成和队员们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9月27日,在完成集中隔离后,一个月没见到亲人的陈成终于可以回家团聚了。
妻子支援眉山,丈夫远程帮助“并肩”战疫
就在陈成想利用国庆假期和妻子一起好好弥补一下对儿子的亏欠时,10月1日,妻子罗婷钰又接到了出发支援眉山的紧急通知,而第二天(10月2日)就是儿子7岁的生日。临行前,罗婷钰抱着儿子表达内心的歉意,懂事的儿子不但没有抱怨,反而叮嘱妈妈保护好自己,“妈妈我会听爸爸话的,也会好好学习,我们在家里等你胜利回来。”
对于罗婷钰来说,此次支援挑战性极大,他们一行是要接管一个病区,该病区的患者中是有极大可能出现阳性病例的。而这次支援,也是罗婷钰的第一次外出支援。考虑到妻子的经验相对不足,陈成把一系列注意事项编辑成了文字,每天以短信的方式提醒妻子哪些地方应该特别留心。而罗婷钰也会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反馈给陈成,以达到夫妻俩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当地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罗婷钰等也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经过隔离后,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陈成和罗婷钰表示,疫情防控事关每个人,作为医务人员更应该责无旁贷,“我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只要疫情需要,我们随时可以再出发。”
在市四医院,还有很多像陈成、罗婷钰一样默默无言、恪尽职守的“夫妻档”“姐妹花”“好兄弟”,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坚守在抗疫一线,诠释着一个个“最美逆行者”的责任和使命,守护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平安。
更多好看:
非必要不离市!自贡发布疫情防控最新通告——
最新!自贡常态化便民核酸采样点有调整!详细点位来了→
*声明:
文中
部分【图
文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单位】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