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与年龄有什么关系?家有老人要关注
房颤,全名“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简单的说,房颤就是心房原本有规律、有秩序的跳动,变成没有秩序、快速的跳动。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一系列的症状。患者主观感受通常为“心脏怦怦乱跳”,同时还可能有心悸、眩晕、胸部不适和气短等。
从心电图就能看出,心房颤动的特点为“快”且“乱”。
下面我们将从房颤的发病率、房颤的并发症、房颤的识别以及房颤的预防等4个方面进行科普。
房颤的发病率
与年
龄:
随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成倍增加。75岁以上老年人,10人中就有一位房颤患者。房颤在人群中总体发病率约1%~2%,并随着年龄增高明显升高,老年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增加,有数据显示≥80岁人群中房颤患病率接近10%。
房
颤的并发症与年龄:
患上房颤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可能发生血栓栓塞、心脏衰竭等并发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卒中。
房颤人群的卒中风险为非房颤人群的5倍,随着患者年龄越大,由房颤引发脑卒中的风险比例越高。临床上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房颤,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
房颤的识别与年龄:
“预防房颤,年过65岁经常摸摸脉搏。”生活中房颤识别有很多简单方法,第一就是摸脉搏,房颤患者的脉搏是完全混乱的,一会儿快、一会慢。第二是做个心电图,也是非常方便。随着科技进步智能手表也可以帮助筛查,目前还不能做为诊断。房颤最后的诊断,需要到医院做一个标准的12导联心电图。此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检查其他疾病过程中也可以发现房颤。
房颤的预防与年龄:
房颤预防不分年龄。2021年Heart杂志上刊发的一项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成人(≥45岁)的房颤标化患病率约为2%。
•少喝咖啡
•少量饮酒
•戒烟
•积极治疗潜在慢性疾病
•控制胆固醇水平
•保持健康体重
•调节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注意!如家中老人有“心脏怦怦乱跳”、胸闷、心悸、眩晕等明显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做心电图检查。
一旦确诊房颤,应该及时就医,做到“四早”——早明确、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这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来说都是有益处的。
专家介绍
罗碧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内科第三党支部书记,大内科副主任
房颤中心医疗主任
担任广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脏健康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女性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广东省房颤中心联盟常委、广东省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联盟委员等。
专业方向: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及其疑难重症的诊治,及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头晕、头痛、心慌、水肿、气促、咳嗽、胸腹部不适等的治疗,主攻房颤全程规范管理。
出诊时间:
越秀区.沿江院区
周一下午,周六全天
荔湾区.大坦沙院区
周一上午,周二上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院四区)
▲沿江院区
(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路151号)
▲海印院区
(广州市海珠区康大路1号)
▲大坦沙院区
(广州市荔湾区桥中中路28号珠江大桥旁))
▲珠海横琴院区(建设中)
通讯员:心血管内科
责编:阿如
上一篇:牙齿想要变白变美?接招!
下一篇:老年骨质疏松,要警惕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