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院史】儿科发展奠基人之一宋华:建好特色专科,守护五邑妇儿
“当时的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是医院产科的辅助,以新生儿科为主,床位少之又少,现在新院正在建设儿科综合大楼,儿科也逐渐细分出呼吸、消化、肾脏、神经、PICU等8个二级专科,可以为更多五邑儿童服务。”谈起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的发展,江门市原卫计局局长、江门市人大常委会一级调研员宋华如数家珍。
宋华与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结缘于1995年6月。当时,他作为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引进的第一位研究生,来到医院儿科工作。在江门妇幼工作的七年里,他从普通儿科医生做到副院长。后来,他担任市卫计局局长,无论在何岗位,始终如一关注着江门妇幼的发展。
“在江门妇幼保健院七年时间里,我除了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更重要是从医院老专家、老前辈身上看到了、学到了他们优秀的品质、医德医风、精湛医术,这为我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华说。
宋华(左三)于1995年来到江门市妇幼保健院
(图片提供:我院老职工胡国幸)
推动普通儿科发展
医院很小,但干净整洁,充满活力。这是1995年宋华对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的最初印象。当时,33岁的宋华在医院院长朱坤仪的引进下,毅然离开家乡山西长治来到江门打拼。
“与综合医院相比,当时的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体量很小,我所在的儿科只有七八个人,儿科的床位也很少。”当时的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是一家“产科医院”,儿科主要开展新生儿业务,实为产科的辅助。
这对当时的宋华而言是个挑战。“我在原来的医院主要开展的是普通儿科的诊治工作,来到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后转型以新生儿疾病诊疗为主,不少专业知识都需要重新学习。”在医院的支持和帮助下,宋华把握住短暂到省里学习的机会,很快进入角色。
1995年,刚来医院不久的他就被派往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学习新生儿呼吸机的使用,将新技术带回江门,让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成为五邑地区最早使用新生儿呼吸机的医院之一。就是有了这项技术,让低体重的新生儿、早产儿有了更多抢救的机会。
除了提升新生儿业务的技术水平,宋华还将自己在普通儿科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同事,为医院儿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随着新医生的陆续加入,医院儿科从原来的以新生儿为主,逐渐拓展至普通儿科和新生儿科“两条腿走路”。普通儿科也逐步开展亚专科业务,常见的儿童肺炎、脑膜炎、消化等成了普通儿科的业务特色。
“儿科最大的变化是开设急诊。”宋华回忆道,“以前医院没有儿科急诊时,紧急就医的儿童就会来到住院楼病房找医生,医生就在病房门口为儿童诊治。”
2002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正式开设儿科急诊门诊,由当时副院长张健权、宋华,主任李定华、江洪清带领全体儿科医师提供24小时坐诊服务,为全市儿童提供7×24的急诊服务。
★
见证医院腾飞
2002年,宋华离开了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到了原江门市卫生局就职。于他而言,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的7年,是他人生中宝贵的时光,时刻鞭策着他前进。尽管离开医院,但是他却一直关注、支持着医院的发展。
“可以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一次跨越式的发展,是新院的搬迁。”宋华认为,“搬到新院不仅是优化了患者的就诊环境,更重要的是医院自身发展的一次革新,有条件有能力发展更多专科。”
宋华认为,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的发展不能离开医院名称的本职,即“妇”和“幼”两个关键环节,围绕“大专科、小综合”,逐步发展建立江门妇幼独特的专科特色,才能提升医院的软硬实力,更好地服务五邑妇儿。
宋华局长出席我院学习班开幕式
如今的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以儿童保健部、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三大部为中心,推动医院学科体系建设,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检验科均为江门市重点专科。以儿科为例,常年开展危重症转运、监护及救治,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无痛胃镜检查及治疗,新生儿科更成了江门市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我希望医院未来能越来越好,建好每一个特色专科,服务好更多五邑妇女和儿童。”站在医院七十周年庆的时间点,宋华为医院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END
来源:南方日报
整合:党委办公室(宣传科)管浩男
责审:党委办公室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