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院史⑦ | 全国罕见!紧急抢救一名“水泥灌肺”工人性命!
【编者按】江门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12年,最初是加拿大教会在北街创建的仁济医院,新中国建立后由政府接管,今年已建院110周年。为致敬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并从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我们以“图说院史”栏目与您分享医院百年故事。
本期分享:全国罕见!紧急抢救一名“水泥灌肺”工人性命!
图说院史⑦
全国罕见!
紧急抢救一名“水泥灌肺”工人性命!
1999年3月,春夏之交,江门某市某镇级水泥厂里空气稍显闷热。车间里机器轰鸣,各种大型器械有序运转,四个巨大的水泥粉末库(深约12米,可存储约400吨水泥粉)正在流水线灌装一包包水泥,它们马上就要装车运往各处建筑工地了。
忽然,噗通一声
一名在水泥库顶部作业的工人脚底一滑
整个跌进了相当于四层楼高的
巨大的水泥粉库里
他大声呼救
可没挣扎几下
人就被厚厚的水泥粉淹没了
“有人掉进水泥库啦!快救人!”工友尖声呼叫着,马上关停机器,厂长闻讯也第一时间赶到作业现场,他一边组织起惊心动魄的营救,一边焦急地向当地镇委、镇政府领导报告。
足足耗费了大半个小时,好不容易把人给救上来了,可耳、鼻、口、眼全被厚厚的水泥粉堵得严严实实。水泥粉的特性是遇水则结成硬块,哪里有水分哪里就会迅速凝固,这一下子,工人的呼吸道全被堵上了,仅剩微弱呼吸,生命岌岌可危。
“快!马上送去镇卫生院抢救!同时,给市里的医院打电话,请专家会诊!”厂长焦急万分,但也果断决策,立马将救上来的工人转送到医院抢救。
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镇卫生院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考虑到患者吸入粉末较多,估计呼吸道全是已经凝固的水泥块,医生只能采取切开气道的方式,尽可能让患者维持自主呼吸。半小时后,市级医院来专家了,看到奄奄一息陷入昏迷的患者,连连叹息,毫无办法可施,并嘱家属做好心理准备,恐怕要准备后事了。
“不能放弃!他还有呼吸!还有救!哪怕是倾尽家财,我也要把他救回来!”厂长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员工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一定还有办法!快请江门市中心医院的专家来抢救!”
一通紧急电话直接打到了江门市中心医院,时任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的左万里(现为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医院党委书记)接到会诊安排,立即动身前往事发现场。在迅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抢救情况后,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他知道,病人危在旦夕,只能尽力而为!受限于当地医院救治条件,他建议马上把患者转运至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科重症抢救室进行抢救。又因转运条件所限,转运途中患者生命会受到极大挑战,一路上只能用呼吸囊维持患者自主呼吸。
▲左万里旧照。
现在,所有人都在焦急等待那辆风驰电掣的救护车。90分钟的车程,对于分秒必争的生命抢救而言,是多么的漫长多么的煎熬!终于,啸叫着的车笛声划破了闷热又焦躁的空气,救护车抵达了江门市中心医院!
到病房后,左万里立即与胸外科、耳鼻喉科专家研究救治方案,由于没有先例,他致电请教省内著名专家,专家们表示大量水泥粉吸入堵塞整个呼吸道实属罕见,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于是,左万里大胆建议采取低位的气管切开,再用异物钳清除气道的水泥凝块。
抢救主要分三步:
一是清除堵塞呼吸道的水泥块。
手术中,大量水泥块被钳出,数量之多、体积之大以及侵入之深,真是触目惊心!一些在下呼吸道凝结的水泥块,钳取难度大,给医护人员造成了极大挑战。
二是清洗肺部杂质。
在面积较大的水泥块被取出后,剩下还有很多细小的水泥粉粒填充肺泡,以及因呼吸道和肺部损伤导致的各种混合液。需要采取支气管镜下大面积的灌洗。
三是抗感染、维持生命体征。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极其柔弱的系统,一下子被水泥灌入、侵害,整个呼吸道都经受了一次致命摧残,必须对其有效控制;另外,在长时间的呼吸受阻中,患者必然因为缺氧而导致各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需要细致呵护和生命支持。
多学科联合抢救从当天下午开始
一直到晚上十时许才结束
“患者性命暂时救回来了,但能否挺过去,真正实现康复出院,仍需较长一段时间的救治观察。”忙碌了一天的左万里说。
听到这个消息,远在近百公里之外的水泥厂全体工友、参与抢救接力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们都激动万分!这是坚韧顽强的生命奇迹,这是永不放弃的医学精神!一切太不容易了!
一个月后,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患者终于完全康复出院了!水泥厂特意制作了一面精美的锦旗,上书八个烫金大字赠送给医院呼吸内科:“医德高尚、救死扶伤”。
多年以后,医院大事记留下了一行字:“一九九九年四月,呼吸内科、心胸外科、五官科成功抢救了一例全省、甚至全国罕见的误吸水泥致呼吸道严重阻塞患者,受到社会的广泛赞扬。”
注:如今,呼吸内科已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发展为心血管内科(一区、二区)、心血管外科以及胸外科,五官科更名为耳鼻咽喉科。
2022年8月18日,江门市中心医院在多功能厅举行第五届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按照惯例,新入职医师进行集体宣誓。他们一个个昂首挺胸,神情庄严,话语铿锵: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而坐在观众席的左万里
正以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宣誓的年轻医师们
也许他又想起了23年前的那一天
想起了那些黑黝黝的
坚硬的水泥块
想起了患者和家属无限期盼的眼神
想起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坚守在临床一线治病救人的从医生涯
……
往期回顾
★图说院史①|“北街红楼”的百年传奇
★图说院史②|产科传家宝:第一把产钳的故事
★图说院史③|传承百年的护理真情
★图说院史④丨“只留知识,不留钱财”荣誉院长、妇产科领路人王淑贤的故事
★图说院史⑤丨寻找葵尾路37号以及遗忘的诊所
★图说院史⑥丨百载传承的仁济药学发展史
撰稿:廖欣
策划:统战宣传科
统战宣传科
二审:统战宣传科何家怡
三审:统战宣传科廖欣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