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刘健:专攻术业,精益求精
刘健是江门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也是一位泌尿专科护士。她所出诊的失禁护理门诊,常常接诊一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那是一个因损伤部分神经系统而导致膀胱、尿道的储尿、排尿功能失常的特殊群体。
▲刘健(右一)致力于失禁护理方向的专科研究。
看着很多患者默默承受痛苦,刘健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
2009年,她开始致力于失禁护理方向的专科研究,成为我市最早一位将清洁间歇性导尿技术引入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的专科护士;
2013年在全省率先开设失禁专科护理门诊,每年的门诊量达600多人次以上。
2021年,刘健被评为“江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22年,失禁护理门诊获得广东省护士协会“名医护士工作室”称号。
2022年,
失禁护理门诊
获得广东省护士协会“名医护士工作室”称号。
不断提升护理水平
帮助病患减轻痛苦
1990年
18岁的刘健从江门市卫生学校(现为江门中医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江门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一直从事一线临床护理工作。
2009年
她跟随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到香港伊丽莎白医院学习泌尿失禁专科护理知识。进修回来后,刘健担任院内失禁专科护理小组组长,积极引进新技术推动院内失禁护理水平提升。
一天,科室里来了一名年轻的病人。只有17岁的小强(化名)因患有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而引发神经源性膀胱,入院时肌酐值超300mmol/L,是最高标准值的3倍,肾脏已有轻微损伤。若按过去的技术,为了帮助小强排尿,保护上尿路功能,只能在耻骨上行膀胱穿刺造瘘术,引流尿液到体外。考虑到该方案对小强日后的生活将造成极大影响,刘健尝试用此前外出学习到的间歇导尿术,帮助小强自行排空膀胱尿液。
“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在国外有很多患者进行培训后,都可以自己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排空尿液,大大减少了因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而带来的生活不便,同时更好地保护上尿路功能。”刘健介绍。
如今一晃十多年过去,小强的治疗效果很好,性格也变得十分开朗。前段时间,小强回来复诊,在得知小强和伙伴们一起开公司创业后,刘健感到十分欣慰。她说,“脊髓损伤、糖尿病、脑外伤、帕金森病等患者是神经源性膀胱的高发人群,这类患者人数很多,对于尿失禁这个尴尬的问题,一些患者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往往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该不断提升护理水平,尽可能用科学、人性化的方式解决患者的问题。”
积极参与公益科普
推广失禁护理新技术
2013年
凭着对各类神经源性膀胱、二便失禁护理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刘健在全省率先开设泌尿失禁专科护理门诊,至今已成功解决了500多个疑难案例。
不久前,一位坐着轮椅、带着尿管、大约30岁的陈先生经朋友介绍,慕名来到门诊找刘健学习间歇导尿。但经过系统评估,刘健发现该患者脊髓损伤病史已有18年,高位截瘫,双肾积液、双输尿管扩张,肌酐600-987mmol/L,1周血液透析3次,膀胱安全容量只有80多ml,已经错失了间歇导尿的最佳时机。
“非常可惜,在陈先生受伤的十多年来,没有人跟他提起过受伤后膀胱该如何管理,现在他的肾脏已损伤严重,今后只能靠洗肾维生。”对于陈先生的遭遇,刘健感到十分痛心,同时她也深刻意识到科普的重要性。
近年来,刘健依托中心医院平台,牵头组建粤港澳大湾区失禁专科护理联盟,参与联盟单位一共有来自五邑地区以及省内其他三甲医院共18家参与联盟建设,组建后积极带领团队推广失禁护理公益巡讲活动,以及“广东省科协‘三下乡’活动”,到高州市人民医院、粤北人民医院、梅州市人民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以及五邑地区基层医院推广失禁护理适宜技术,助力提升基层的失禁护理水平。“接下来,我们计划走进乡村、社区和老人院,面向群众进行科普教育,提升大众对失禁护理知识的了解。”刘健说。
除了科普和技术推广外,刘健还重视人才培育。2015年,江门市护理学会牵头成立失禁护理培训基地。作为我市尿失禁护理、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泌尿造口护理的奠基人,二便障碍护理的领军人,刘健担任培训基地的主要负责人,至今为五邑地区及省内外各医院培养了104名失禁护理专科人才。此外,刘健还被聘为中山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和国际失禁专科护士的培训导师,目前已培养来自全国的学员68名。
从事护理工作32年,刘健一直在专业路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展现了新时代侨都科技工作者的风采。她说:“今后我将继续带领团队不断深化失禁护理专科内涵建设,提升临床护理水平,让更多专科护士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邑”起来科普
问
脊髓损伤后患者该如何管理膀胱?
答
脊髓损伤是世界各国的高发病患之一。外伤性、先天性脊髓疾病或血管源性等原因皆可导致脊髓损伤,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青壮年患者居多的特点。脊髓损伤后可产生不同类型的膀胱功能障碍,对膀胱功能障碍的不当处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上尿路损毁,最后大部分患者死于尿毒症的并发症。
那么,脊髓损伤后,患者该如何管理膀胱?江门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刘健介绍,脊髓损伤后的有五大膀胱管理目标,一是规律排空膀胱,减少膀胱输尿管返流,降低上尿路损害的风险;二是增加膀胱顺应性,恢复膀胱正常容量,恢复低压储尿功能;三是减少尿失禁,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四是恢复控尿能力;五是减少和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形成等并发症。
脊髓损伤后的膀胱管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急性期脊髓损伤的膀胱管理,即损伤最初的48小时,需对患者采用留置导尿排空膀胱;二是急性期过后,患者应尽早开展间歇导尿。间歇导尿术是指经尿道或腹壁窦道插入导尿管以帮助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排空膀胱或储尿囊的治疗方法,分为无菌间歇导尿和清洁间歇导尿。
刘健提醒,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管理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部门进行就诊,及早介入,及早处理,终身随访。
来源:江门日报
二审:统战宣传科何家怡
三审:统战宣传科廖欣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