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减肥神药”真能让人“躺瘦”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减肥这件事说起来容易
就是热量的消耗大于摄入
要么鞭策自己多动
要么监督自己少吃
但减过肥的朋友们都知道
做起来是真难啊
方法虽有千万条
但既难长久坚持又收效甚微
最近听说有一种“减肥神药”
「司美格鲁肽」
只要每周打一针
就可以轻松躺瘦
于是很多朋友开始疯狂“试探”
医院药物咨询门诊和内分泌门诊
提出用药需求的人也越来越多
那这药真的可以减肥吗?
是不是想减肥的都可以打?
打了后有副作用吗?
德医君本期特邀
药剂科、内分泌科团队
为大家讲讲这款传说中的“减肥神药”
一、司美格鲁肽是什么药?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2017年12月,美国FDA批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刺激血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抑制胃排空,显著改善患者血压、血脂等多项指标,使得其心血管获益。
司美格鲁肽的减肥原理
01
减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
02
作用于下丘脑,控制食欲
群
少吃
,同时因其能改善血糖、血
脂,从根源上打断代谢紊乱,因此成为了传说中的“减肥神药”。
不妨看看这个“反面教材”
上下拉动翻看
主人公名叫小美。她是易胖体质,多吃一口长肉,少吃一口也不瘦的那种。
工作后面临压力不知如何宣泄,于是在吃方面下了狠嘴。结局当然是“五围”激增(除了常规三围,脸围、腿围也是围),155cm的身高,从95斤胖到了125斤。
今年5月,小美参加了体检,当她看到腹部彩超单上赫然写着「脂肪肝」以及“腹部脂肪层厚,超声图像显示质量差”时,弱小的心灵遭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通过朋友介绍,小美毅然踏上了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的减肥路,在注射第一针后三天,肠胃开始有些不适了,吃东西也不香了,不过仅一周时间就轻松瘦3斤,让小美有了继续坚持(每周注射一次)的动力。渐渐的两个月过去了,虽然这个过程中小美曾多次呕吐、腹胀和便秘,但成功掉秤20斤让她忘记了所有不适,当然心满意足的小美也决定停药了。
让小美没想到的是,停药后食欲逐渐恢复,掉以轻心的小美又开始享受奶茶、零食、火锅带来的快乐。直到某天裙子拉链被崩开,体重秤上无情的数字115仿佛在告诉她:你反弹了,小美又变大胖了!
原来靠“走捷径”打针减肥
并非轻松加愉快
不仅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警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而且还有可能
会反弹
温馨提醒:
在我国,司美格鲁肽仍然属于糖尿病治疗的处方药,
并未批准用于减重领域
。不过我国专家共识则认同可将用药指征放宽至糖尿病前期的肥胖患者,因此
需在专科医师严格评估下谨慎用药
。
同时,
美国FDA也严格限制了司美格鲁肽用于减肥的适应症
(如下)。
二、重视司美格鲁肽的
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
适
应
症
•成年人群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30的患者;
•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疾病(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等)的成年超重人群(BMI≥27)。
禁忌症
•有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个人或家族病史的患者,或患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的患者;
•对司美格鲁肽或其他任一辅料成分可发生严重超敏反应的患者;
•
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因半衰期较长,有生育计划的人群需至少停用2个月药物才能开始备孕)。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呕吐、便秘、腹痛、头痛、疲劳、消化不良、头晕、腹胀、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胃胀气、胃肠炎和胃食道反流疾病;
•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疾病的风险、甲状腺C细胞肿瘤包括甲状腺癌的风险;
•急性肾损伤;
•严重过敏反应(如速发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加快心率等。
最让人扎心的副作用大概就是停药以后的「复胖」了,
「
复胖」
了
,
因此一定要慎重评估自身情况,万万不可擅自「超说明书用药」。
三、科学减肥应该怎么做?
需要强调的是,司美格鲁肽仅仅是辅助性治疗药物,并非人人可走的减肥捷径。
需要强调的是,司美格鲁肽仅仅是
辅
助性治疗
药物,并非人人可走的减肥捷径。
并非人人可走的减肥捷径。
想要科学减肥,首先要
找到自身肥胖的原因,比如暴饮暴食、作息紊乱、药物引起、疾病原因等等,
从源头下手,再
结合
低热量饮食和增强运动
增强
增强
运动
才能事半功倍。
例如:多吃鱼、鸡、虾等白肉少吃红肉;吃新鲜水果,别喝果汁;主食里面加一些粗粮;坚持锻炼,平时没事也多走几步;早点休息,别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
多吃鱼、鸡、虾等白肉少吃红肉;
早点休息,别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
花钱打针可能会反弹
恶心呕吐还面临风险
想要科学减肥
还需打好“多动少吃”的组合拳
掌握饮食结构和运动指南
「德医肥胖减重中心」祝你早日上岸!
肥胖减重联合门诊即将上线
敬请期待
科普医生
-End-
(图片源于网络)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内容
上一篇: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下一篇:健康科普 | 喝对茶才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