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为何易患鹅口疮?早知道早了解早诊断早治疗!
前
言
自发现艾滋病以来,已报道了30多种不同的艾滋病相关口腔问题,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艾滋病早期口腔症状比较典型的就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念珠菌病在HIV感染人群中的患病率相当高,最高可达96%,并且在HIV感染的不同阶段均有发生。
01
HIV感染者更易患念珠菌感染
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一个天然的屏障---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就像士兵一样守卫者我们的身体,打败入侵的病原体。而当我们感染了HIV以后,这个病毒专门侵犯我们的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造成我们的CD4细胞数量降低,免疫力逐渐下降,在艾滋病患者中,口腔念珠菌病在CD4低于200lls/mm3时较常见。
鹅口疮就是口腔念球菌感染的俗称,是一种由念珠菌菌株引起的真菌感染,没有感染HIV的人在免疫功能低下时也会出现念珠菌感染,如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严重基础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等。
02
当它跑到我们口腔时长这样
鹅口疮进入发病阶段的早期表现会在舌头、上颚或两颊黏膜出现不规则的白斑,晚期病灶可能会发红或萎缩。
患者初始无不适感觉,但当累及整个口腔时会出现喉部不适、吞咽疼痛、味觉改变、呕心及食欲不振的症状。当我们受到这种真菌感染时,你弱它强,你强它弱,专门欺负小孩儿和免疫缺陷者,所以,当我们免疫力增强时,它就不敢出来兴风作浪啦,所以大家不要怕,看我们怎么收拾它。
口腔念珠菌病的颊部表现
03
鹅口疮如何诊治?
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去医院前做好如下准备,有助于医生快速了解病情。
当医生确认为鹅口疮时,会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口服液,或制霉菌素局部涂抹加碳酸氢钠漱口水漱口。口腔念珠菌病通常对局部治疗反应良好,也可以开口服药物。
特注:每个人体质不同,具体药物,请咨询医生服用。
04
HIV感染者如何预防鹅口疮?
1
进行HIV相关检查
如CD4水平的检测和病毒载量的检测。往往出现鹅口疮意味着我们的免疫水平可能已经低于200/cm3,要引起重视。
2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早晚认真刷牙,必要时可使用一些漱口水,保持我们口腔菌群的正常。
3
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
避免漏服、多服、错服的情况发生。
4
合理营养增强锻炼
以清淡和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适当的运动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5
戒烟、戒酒
对HIV感染者来说,吸烟是影响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过量饮酒除了影响服药依从性外,还会损伤肝脏、胃肠道等。酒精还可能增加药物毒性,增加药物副作用。因此戒烟、戒酒很有必要。早发现早治疗,发现问题请及时咨询专科医生。
健康小贴士
刷了那么多年的牙,您刷对了吗?
漱口水您用对了吗?
-何浩岚-
主任医师,感染三科主任,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
1992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医疗系,有二十余年感染科临床工作经验;着重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诊疗、艾滋病母婴阻断、淋巴瘤治疗;擅长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及调整,尤其是艾滋病合并皮疹、肝病、血脂异常、骨质疏松、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三五”艾滋病相关重大专项研究;多次参与国际、多中心艾滋病药物的临床研究工作。担任卫生部艾滋病学习班的临床教学工作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教研室副主任,同时任广东省预防医学感染病分会、广州市医学会感染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青少年艾滋病防治专家组成员。
感染三科
感染三科成立于2014年,在诊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患者合并结核、艾滋病合并肿瘤、HIV母婴阻断、侵袭性真菌病、细菌性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弓形体脑病、JC病毒感染等)、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肺炎等机会性感染、急性HIV感染、老年艾滋病患者合并内科疾病、艾滋病合并梅毒等凸显特色。
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发展为一支专业水平高、人才结构合理、科研教学能力突出,涵盖感染、肿瘤、中医、药学、影像、营养康复、护理、心理等专家组成的多学科(MDT)医疗服务团队。
感染三科首创HIV肿瘤患者一站式多学科医疗模式,为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提供早期肿瘤的筛查、防治、手术前后辅助化疗、晚期患者的姑息、减毒化疗、癌性疼痛控制和中医调理等个体化治疗,同时在肿瘤并发症早期预防和疾病延续护理等经验丰富。
母婴阻断方面,为HIV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专业的抗病毒治疗、指导新生儿合理喂养、儿童追踪随访等服务,承担广东省妇幼系统艾滋病母婴阻断的督导教学工作,及四川凉山昭觉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技术支持,参与制定“昭觉艾滋病母婴阻断及新生儿筛查及抗病毒治疗规范”。
科室拥有急重症救治医护团队,感染性休克及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科室首创隐球菌保守治疗-腰大池引流-脑脊液药物浓度检测-外科介入的系列流程,患者预后显著提高,成为全国艾滋病青年骨干医生培训班的示教课程。
此外,对中枢系统结核菌感染及耐药结核治疗亦经验丰富,是国内HIV/TB双感患者治疗重点单位之一。多位专家参与“十一五至十三五”艾滋病国家重大专项研究,制定了《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诊治专家共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患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专家共识》、《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特殊群体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专家共识》,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