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踔厉奋进】袁金声:传承祖国医学 护佑百姓健康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学无止境。”今年80岁的袁金声精神矍铄,仍然对中医研究孜孜不倦,钻研伤寒论,传承岐黄医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致力于探索中西医结合,发挥最好疗效治病救人。
今年7月20日,在国家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上,袁金声荣获“全国名中医”称号。
全国名中医袁金声
“获得此殊荣,是国家对中医的重视。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未来,我会要潜心学习,把祖国医学传承好、发扬好。”袁金声说。
袁金声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出生于中医世家,一家四代都从事中医药工作。
袁金声的曾祖父早年带着一家老小从江西清江县迁到贵阳,从医多年终成一方名医,号称“袁九公”。曾祖父去世后,“接力棒”交到了袁金声的祖父袁平甫手中,开了一家中药铺,名为“袁体德堂”。不过,对袁金声影响最深的,还是她的父亲袁家玑,29岁便成为贵州四大名医之一。
在父亲影响下,18岁的袁金声考上了贵阳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1970年,袁金声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贵阳中医学院西学中班。之后,品学兼优的她又获得了到湖北中医学院全国伤寒师资进修班学习的机会。随后,她开始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为袁金声的从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她成为首届全国名老中医袁家玑、李昌源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与疾病抗争的健康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
袁金声认为,传承祖国医学,要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要坚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辨证论治等中医思维,才能让岐黄之术生生不息。
“为医者,要深究医经,力倡继承发扬;精勤博览,广集诸贤所长;学以致用,重视临床实践。”袁金声深研伤寒,在经方的运用中,结合现代医学进展,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理论、用药上逐渐自成特色。
袁金声救人无数,虽时隔多年,对抢救这位25岁重症患者却记忆深刻:
该患者因饮酒过度,大量呕血,胃镜显示贲门两条纵行撕裂,外院抢救9天,前后累计输血5000多毫升,出血势增无减,连下9次病危通知……
袁金声接诊这位患者后,辨为实火戕胃,急投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四生丸加味,苦寒降下,直折火势、血宁归经,而收奇效:“一剂血止,三诊而愈。”经随访,该患者两年内未复发。
袁金声医术精湛,应用经方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众多,在美国旧金山获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民族医药之星”称号。
袁金声把中医传承带教当做一件重要事情来对待,并言传身教,因才施教。在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过程中,她将自己的学术经验倾心传授给学生,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
王文佳从2010年开始跟诊于袁金声。“在多年的跟诊生涯中,袁老师医学研究科学严谨,传授给我的不仅是中医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学问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她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受启发,虽年事已高,但她好学不倦,是我行医的榜样。”王文佳说。
“她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好医生;平易近人、无私相授的好老师。”韦海涛通过“全国学习中医优秀人才培训项目”跟诊于袁金声,通过日常的接触,她感受到袁老对中医事业传承的深厚感情,希望把所学中医理论和诊疗经验倾囊相授给学生,“在繁忙的诊务工作中,袁老师边看病边向学生讲解如何辨证论治,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袁金声仍然坚持每周两次坐诊。几十年来,她孜孜不倦从事中医《伤寒论》教学及内科临床工作,笔耕不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完成省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50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教材及著作20部。其中,作为编委的《中医药高级丛书·伤寒论》(2000年9月第一版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中医高级参考丛书。
回首五十余载的行医路,袁金声说,她会继续坚持好、传承好、弘扬好祖国医学,用绵薄之力助推中医药文化向前发展,造福苍生,为人民的健康尽心尽力。
END
来源:天眼新闻
图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胡家林
一审:冯姝、蔡伊檬
二审:胡俊、张婉婧
三审:张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