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踔厉奋进】何成瑶:“国医大师”实至名归
7月28日13时18分,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名医堂”门外的长廊上,仍有十余位等待看病的妇女。门内,84岁的主任医师、教授何成瑶正为患者把脉问诊,两个医生助理在一旁默契配合,记录单方并开药。
行医近六十载,退休二十多年,可何成瑶仍坚持每周二、四、六上午三次门诊,两次查房。
今年7月20日,何成瑶荣获第四届“国医大师”称号,在贵州该项荣誉获得者仅两人。
“国医大师”何成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胡家林摄)
妇科能手:“恰似送子观音忙”
“这是我第三次来‘麻烦’婆婆了。”赵女士曾因婚后一直不孕与何成瑶结缘。二胎三胎政策开放后,今年33岁的她“想趁还年轻再要一个”。
2016年,赵女士第一次找何成瑶看病,经过有针对性的医治和调理后成功怀孕。大宝在2017年出生。去年10月份,赵女士再次求诊,也成功怀孕。然而孕检过程中,发现胎儿有缺陷,只得忍痛引产。经过半年多的恢复,赵女士第三次前来求诊。
“有没有哪里不舒服?饮食怎么样?睡眠好不好……”何成瑶问诊不紧不慢,并安抚赵女士“我会帮你调理好的”“慢慢来”“先坚持用中药”。
“我们特别信赖她!”赵女士把希望完全寄托于何成瑶,“遇到她是我的福分……”
坐诊中的何成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胡家林摄)
“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奇迹。”每当听到患者反馈,通过治疗后如愿当上妈妈,何成瑶都感到非常满足。
在数十年的学医实践中,何成瑶深谙医理,引西润中,专长以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论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擅治不孕。
她的诊室里悬挂着“国医大师”刘尚义的一幅题字:“恰似观音送子忙”。
学贯中西:立大志学经典修道德
作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教授,教学、带徒、科研是何成瑶的工作重心。
“中医要传承,更要守正创新。”这是何成瑶带教时常说的一句话。学习好中医,一定要立大志、学经典、修道德。
1938年,何成瑶出生于六盘水市一个书香之家。年轻时候,为了求学,她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徒步4天走到贵阳。
1962年,24岁的何成瑶从贵阳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分到黔西县医院工作了14年;1975年,参加贵州省第三届“西学中”班,师从贵州名医袁家玑、丁启后等人;1980年,到成都中医学院进修中医妇科,师从川蜀名家卓启墀、刘敏如。
先学西医,后学中医,经过数十年苦心钻研,何成瑶对两种医学理解颇深,坚持主张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何成瑶认为,中西医融合发展需要在传承好中医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这要求中医医生的知识结构要更加全面。
“我们既是中医药的传承者,也是开拓者。”自获得全国名中医荣誉以来,何成瑶更加潜心在民族中医学领域的研究,“我们有责任做好中医药的传承和发扬工作。”
仁心济世:坐诊看病如学生解题
刚下门诊已是14点30许,匆匆吃过午饭的何成瑶已连续坐诊6个多小时,看了近70个患者。
“病人是‘老师’,我是‘学生’。‘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来答卷……”何成瑶对坐诊行医有独特的理解。
何成瑶主张中西医结合,图为她查看患者片子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胡家林摄)
“作为医生,每一位病人来找我看病,就是给我出题,我要竭尽所能交出满意的答卷。”何成瑶认为,医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不仅要医术过硬,更要有同理心。“与病人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获得病人信任,他们才会听从医生的建议。”
多年来,何成瑶的口碑早已传开,甚至有四川、云南、北京、上海、新疆等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求医。
虽时隔多年,何成瑶依然清晰记得一名不孕患者。她来到诊室,一推门便扑通跪在地上,连呼“何医生救救我!”何成瑶赶紧扶起,稳定了对方的情绪后,通过问诊检查查找病因。经过半年的针对性治疗,患者最终成功怀孕并送来锦旗致谢。
从医六十载,何成瑶主持制定了不孕症、胎动不安、盆腔炎、异位妊娠4个妇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创制调经四方、消炎四方、通阻三方等11个协定方,研发调经助孕膏、温经散寒膏等5个膏方,获批医院制剂1个。
人物小传:
何成瑶,女,1938年4月生,贵州水城人,第四届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共党员,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62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疗专业。从医60年,以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无数患者。在治疗妇科经、带、胎、产、杂病方面疗效显著,提出“养精育胞”理论,创“温枢三焦、宁心坚肾”治法,尤擅不孕症和妇科肿瘤诊治,享誉黔中大地,被贵州百姓誉为“妇科圣手”。
END
来源:天眼新闻
图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胡家林
一审:冯姝、蔡伊檬
二审:胡俊、张婉婧
三审:张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