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一次微创手术成功切除巨脾+胆囊
近日,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医院普外科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成功为一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伴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实施了巨脾和胆囊切除手术,这标志着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医院外科在腹腔镜微创技术领域,不断挑战新高度,取得新突破,为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大娘64岁,来自本市,多年来因乏力,左上腹部不适,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几年前,文大娘又出现右上腹部间断性疼痛,并伴有右肩背部疼痛,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文大娘曾在多家医院诊治,症状时轻时重,并未彻底根治,饱受疾病折磨,曾有医生建议大娘手术,但大娘心理惧怕手术,特害怕疼痛,所以一直拖着。
近日,文大娘右上腹疼痛加剧,无法忍受,来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医院普外科找到张浩民主任诊治,经全面检查及会诊后认为:脾切除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方法,同时文大娘还伴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需要行脾脏及胆囊切除,但胆囊和脾位于上腹的左右两侧,常规采用开腹切除脾脏,则横断了上腹部肌肉,手术切口长影响美观,且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恢复较慢,最终张主任及团队决定为文大娘行腹腔镜下脾脏+胆囊切除手术。
文大娘术中见胆囊充血水肿、粘连,先行胆囊切除术,见脾脏约20×10cm,表面呈暗紫色,与周围组织、脏器粘连严重,尤以膈肌为著。手术仅在文大娘腹部开了5个0.5—1cm的小孔,历时5个多小时顺利结束,术后一周康复出院,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科普链接】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导致溶血性贫血,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发生的溶血性贫血、间歇性黄疸和不同程度的脾大,且常并发胆囊结石。脾脏全切除手术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常用手术,以往都是开腹手术,但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慢,尤其是要同时切除胆囊和脾脏,更是增加手术难度。近年来普外科开展了经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成功的为多名病人实施了手术治疗,该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极大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对脾和周围脏器有粘连,尤其是与膈肌粘连,经腹腔镜处理还有其优势—视野好,处理较方便,操作是在直视下,副损伤的机会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