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一医院组织开展“爱耳日”义诊宣教活动
3月3日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本次爱耳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为普及爱耳护耳知识,关爱听障群体,提高人民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泉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在门诊大厅组织开展“爱耳日”义诊宣教活动。
在活动现场,前来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医生们认真地为每个前来咨询的市民进行检查,详细询问他们的情况,并根据诉求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为避免人员聚集,耳鼻咽喉科还特地开展线上公益科普讲座,为更多市民朋友普及关于耳的保健、耳鸣、耳聋、耳石症等科普知识及耳部手术注意事项等内容。
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耳科及普及听力保健科学知识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听力保健的认知程度,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泉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创建于1985年,现为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员单位、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成员单位、全国眩晕中心联盟成员单位、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组成员单位。科室编制床位54张,开放床位80张,专家团队14人,拥有博士2名,医学硕士13名,教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科室年门急诊量1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3800人次,年手术量3000余台。科室目前已设立耳科、鼻科、头颈外科、咽喉科共4个二级学科,并进一步细化为耳内科、耳外科、鼻颅底外科、喉嗓音外科4个三级学科。
耳科作为泉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色专科,耳内科目前已加入国家眩晕诊治中心,与北京、上海等顶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是国家眩晕诊治中心成员单位之一。科室已设立眩晕耳鸣门诊,目前开展BPPV手法复位、前庭功能检测及前庭康复、耳聋基因检测、耳鸣声治疗、脑干诱发电位、多频稳态听力测试、耳声发射、前庭肌源诱发电位检查等;耳外科在能完成包括耳内镜和显微镜下乳突根治、听骨链重建、人工听骨植入、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等常规手术外,还开展了眩晕外科手术,包括手术治疗福建省第一例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化学性迷路切除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半规管阻塞、内淋巴囊减压等高难度手术。
健康小贴士
如何保护听力健康?
1.少掏耳屎。平时不要随便用不洁的毛线针、发夹、木棒来挖耳止痒,以免这些挖耳器具戳破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这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听力减退。
2.远离噪声。听觉系统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短期暴露在噪声中,当人们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听力会逐渐恢复。然而,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他们的听力就会永久性受损。
3.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如遇到燃放鞭炮时,应该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在游泳、跳水时,不让耳朵先接触水面,这样做能保护耳朵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穿孔。
4.少烟少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对内耳及听神经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5.遇事忌急躁和大发脾气。情绪若过分激动,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收缩,造成内耳血管的血流减慢,听觉器官缺氧、缺血,使听力突然下降,发生突发性耳聋。
6.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含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尽量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变化或血管壁的粥样硬化。否则,血管的管腔就会变得越来越窄,血液流动速度明显减慢,导致内耳的血液供应减少,造成听觉器官营养不良,使听力下降或发生耳聋。
7.若有上呼吸道感染(伤风、感冒),要及时、积极治疗,否则会影响咽鼓管(从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气程度;而且在这时,如用力过大或不适当地擤鼻涕,鼻涕中的病菌会随脓鼻涕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化脓感染。
8.少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奎宁等。
9.生活要劳逸结合,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适当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学气功),这对老人来说尤为重要。
10.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干预。如果确定听力损失是不可逆的,要尽快到专业的听力中心验配适合自己的助听器,不仅能改善听力,还能让大脑保持灵敏,减少患痴呆症的可能。
供稿耳鼻咽喉科林雯
编辑张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