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实施“体外手法复位”,远程指导联盟单位解难题
2022年7月28日上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理组长王雪芹刚刚完成一例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手机上不断传来信息提醒,原来是某联盟单位新生儿科发生了一例PICC异位,责任护士是曾经在新生儿科进修培训的新生儿专科护士,在培训期间了解到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于2019年开始由王雪芹主持并成功开展了“PICC体外手法复位”这项新技术,所以发起了“求救”信号。
此例PICC经左侧贵要静脉置管,尖端异位到右侧头臂静脉,在详细询问了患儿相关信息及分析胸片后,王雪芹得出初步判断,此例异位正好是“体外手法复位”的适应症,但是需要有经验护理人员配合分步骤实施,才能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最后,为了尽快帮助解决问题,决定通过远程视频连线,通过详细指导操作步骤,拉伸-阻断-内旋-回位。终于,对方胸片报告传来好消息,导管尖端已回到上腔静脉,意味着这根导管又可以继续行使它的“使命与职责”。此例远程指导成功实施的“体外手法复位”有效解决了联盟单位的难题。
PICC异位是临床工作中常见并发症,传统的处理方法为:外拔导管做中长静脉短期使用,或者重新置管。传统方法增加了静脉炎、液体渗出、感染等风险,同时重新置管也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自2019年开展PICC体外手法复位以来,已成功实施近40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导管使用效率,减少了相关并发症及家庭经济负担。近年来团队开拓进取,先后开展了PICC腔内心电定位,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不断精进专科护理技能,同时通过各种培训项目将新技术新方法传承、发扬,为更多的危重新生儿救治助力。
本文来源: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