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末伏,别忘了贴敷哦!——“三伏贴”的八大误区,您知道多少?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
·三伏贴
“三伏”穴位敷贴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顺应四时特性,通过将特别调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穴位,使之持续激发穴位功能,进一步增强人体阳气,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理阴阳,防治疾病之目的。
1、亚健康调理(治末病):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易感冒,畏寒怕冷,四肢难温,易生冻疮,亚健康状态等人群。
2、呼吸道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3、消化系统疾病:胃中冷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厌食,消化不良等脾胃虚寒疾病。
4、风湿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5、脊柱疾病:肩周炎、颈椎病、腰痛病等。
6、儿科疾病:支气管哮喘,反复咳嗽,体虚易感冒,厌食,腹泻,遗尿,消化不良等疾病。
7、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
“三伏贴”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三伏贴”是不是包治百病,人人皆宜?
近年来,“三伏贴”异常火爆,很多患者认为“三伏贴”能包治百病,人人适合,其实不然。“三伏贴”主要治疗各类慢性反复发作的虚寒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咳嗽、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等,而对于阴虚火热者而言,并不适合贴,贴“三伏贴”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三伏贴”不能包治百病,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误区二:中伏已经过了,还能不能贴“三伏贴”?
“三伏贴”贴敷的最佳时机分别是头伏、中伏、末伏的头一天,但并不是错过头一天贴了就没效果。虽然相对于头伏头天来说其他几天的效果没有头天的好,但是,相对于一年中不是伏天的任何一天来说,三伏天里任何一天的贴敷效果都是显著的。大家只要利用好伏天的阳气来提高人体自身的阳气,都能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所以当我们错过了头伏、中伏、末伏的头天,千万不要再错过这个伏天了,否则我们就是错过了这一年,而不是仅仅错过了一个头伏、中伏、末伏的头天。
误区三:贴了“三伏贴”后皮肤起泡,是不是过敏?
很多患者贴了“三伏贴”后皮肤出现发热、发红、发痒、刺痛等感觉,会问我们这是不是过敏?其实这是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并非是过敏。
误区四:贴了“三伏贴”后没有任何感觉,是不是没用?
我们知道贴敷后如果出现发热、发红、发痒、刺痛等感觉是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那么如果没有这些感觉,是不是药物没有吸收?其实不然,没有出现发热、发红、发痒、刺痛等感觉与个人的体质有关,与疗效关系不大。
误区五:贴敷时间越久效果越好?
有的患者认为,贴药时间越久效果越好,所以贴8小时,甚至贴一整天。专家指出,“三伏贴”成人最佳贴敷时间为4-6小时,儿童每次贴敷时间则为2-4小时。贴敷时间过长容易起泡,影响下次贴敷。
误区六:“三伏贴”贴一年就可以了吗?
有些病人贴敷一年后觉得效果较好或者效果一般,第二年就停止贴敷了,这样很可惜。“三伏贴”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时机,持续激发穴位功能,增强人体阳气,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阳阳以防治疾病的复发,一般需要坚持3-5年的治疗,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体阳气,疗效才能更显著。
误区七:能不能自己买药在家里进行“三伏贴”贴敷?
很多患者问工作时间忙或者出差或者家里离医院很远,能不能买药后在家进行贴敷?也有患者说网上的“三伏贴”药物比医院的便宜,能不能在网上买药进行贴敷?其一、“三伏贴”前需要医生辨证指导取穴部位;其二、“三伏贴”所用药物因配方特殊需要当日配药,药物储备时间过长会影响疗效。
误区八: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进行穴位贴敷?
“三伏贴”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和外治法相结合的“治未病”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还有“三九贴”、“二十四节气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均是时间医学、针灸学和外治法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如“三九贴”根据“秋冬养阴”理论,在冬季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三伏贴时间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伏后加强:8月25日-9月3日
预约电话
校对:孔艳梅
共建文明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遵守法律法规,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