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一行莅临潮州市人民医院指导
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一行
莅临潮州市人民医院指导
8月10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潮州市人民医院学术交流会暨帮扶座谈会在我院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乳腺外科教授宋尔卫,潮州市副市长宋铁,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授、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姚和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王晓霞、二级调研员郑志煌及我院领导班子、各职能科科长、相关专业科室骨干等参加。会议由市卫生健康局局长王晓霞主持。
会上,宋铁副市长对宋尔卫院士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当前我市正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建设卫生强省和卫生强市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共建医联体协作新模式,推动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希望市人民医院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合作,做好双方医院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医联体评估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尽快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格局。
王晓霞局长对宋尔卫院士一行来潮传经送宝致以感谢,她表示,自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潮州市人民医院建立专科结对帮扶合作关系以来,在普外科、产科、骨科关节外科建设上,大力促进提升了潮州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满足了区域患者的就医需求。这次宋院士再次带领团队莅临潮州市人民医院开展学术交流和帮扶,推动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将造福潮州人民,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我院党委负责人、院长孙光裕向宋尔卫院士一行介绍了医院概况和拟合作需求,同时对宋尔卫院士一行在疫情防控期间,冒着高温专程莅潮帮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殷切期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加强特色专科建设、高端技术引进、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远程会诊、派驻专家、接收进修等多种方式,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更好地推动潮州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王庭槐校长表示,国家正在实现“大健康”的战略构想,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这已变成民生事业中重要的主措施。在这种背景下,医院的建设发展也应该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宋尔卫院士在乳腺癌的研究跟临床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一系列过程的临床治疗,也创造了很多奇迹。对于潮州市人民医院来说,如果能从某些专科入手,通过帮扶的形式,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医疗效率,将能造福更多潮州的父老乡亲。
宋尔卫院士表示,为更好地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基层百姓,一直以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高度重视对口医疗帮扶工作,坚持“按需帮扶、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帮扶无期限”方针,积极帮助基层受援医院提升医疗水平。目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对外交流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医院托管,二是医联体合作。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潮州市人民医院可以在专科建设上着手,结对子,以具体团队为依托,通过柔性引才,实现从有到强的突破,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接下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将与潮州市人民医院加强沟通交流,做好各项帮扶工作的顶层设计,结合优势资源细化人员分工,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工作的成效体现成果,助力潮州的医疗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
随后,双方领导、专家对帮扶协作机制进行沟通交流,合影留念。
8月11日,在我院学术交流大厅举办了学术报告会,宋尔卫院士作《以临床为导向,创新驱动发展——研究型医院建设实践》的专题报告、王庭槐校长作《医生的职业精神与素养》的专题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独特区位优势,集聚了华南区域顶尖医疗资源、庞大的临床研究病例、完备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拥有雄厚医学基础研究实力及对外开放优势。”宋尔卫院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医学科技创新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他建议,当前,要进一步推进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带动打造“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临床应用”的产学研创新体系,从而推动医学创新成果加快落地。
据宋尔卫院士介绍,近年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瞄准医学科技创新前沿,致力于走研究型医院道路,推动更多“从0到1”的医学自主原创,实现临床发展和医学研究齐头并进,孵育了一批医学科技成果。医院拥有11个国家重点专科,几乎所有专科都为广东省重点专科,疑难病症诊治能力突出。
宋尔卫院士认为,研究型医院的建设是推动医学创新落地的关键。他建议,要完善产学研机制,实现从“临床—科研—临床”的闭环,进一步推进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要营造宽松有序的政策环境,加强引导国内外尤其是港澳投资者在大湾区投资,鼓励大湾区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联手开展科研转化合作;同时以大湾区内一批顶级医院为中心组建医院联盟、专科联盟或医学创新共同体,发挥辐射引领扩大效应。
我院领导班子、各职能科科长、相关专业科室骨干及市县区多家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共计200余人聆听了报告。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报告内容高屋建瓴、内涵丰富,观点新颖,并给后续临床研究指明了路径,令人受益匪浅。
院士简介
-宋尔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乳腺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多年来坚持临床一线工作,并结合临床进行应用基础和转化研究,尤其对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学术成果,并提出肿瘤生态学说。
共计发表SCI论文160篇,包括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3篇)、CancerCell(3篇)、NatureImmunology(2篇)、NatureCellBiology、NatureCancer、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等发表的多篇论著,他引总数13784次,单篇最高他引达1493次。并应邀为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撰写关于肿瘤微环境的综述。
研究成果两次入选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医学科学奖等。此外,他还担任ScienceChinaLifeSciences杂志副主编、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会长等。
校长简介
-王庭槐-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生理学”和“实验生理科学”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实验生理科学”负责人,现任中山大学医学部副主任、中山大学医学情报所所长、新华学院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理事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理学会理事长、《高校医学教学研究》主编、《生理学通报(广东)》主编、《医学信息荟萃》主编,《生命科学》、《癌症》、《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等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