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秋养生小贴士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说到秋,古人往往认为是一个容易伤感的季节,而立秋也是进入秋天的一个标志。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此时暑热尚未完全褪去,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因此在生活上起居上需要循序渐进的改变,此时气温变化逐渐增大,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衣物,不宜穿着过多,否则影响机体适应天气转凉的适应能力。
此外立秋时节,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中医认为秋季与肺相应,秋季天气逐渐干燥会损伤肺部,因此立秋养生重在“收”与“养”,肝为将军之官,攘外平内全靠肝。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一身之气,皆出入于肺。
养肺,首先得润肺,好的办法就是食疗,即多吃润肺的食物。首选物品就是百合,它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的作用。
其次,就是多吃胡萝卜、豆浆、柑橘、甘蔗、萝卜、银耳等润肺清肺的食物,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此时梨子逐渐成熟,人们不妨每天早晚吃一个梨。同时夏季食欲不振转向秋季食欲渐渐恢复,再加上“贴秋膘”等习俗,人们往往容易暴饮暴食,不过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还处于较弱的状态,还没有从夏季饮食的习惯中调理过来,如果在这个时候吃太多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因此立秋之后应该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要做到少食多餐。养肺的同时还需调肝,立秋之后,燥气盛,易激发肝气,眼睛酸涩、脾气急躁易怒因此可在平日里饮用菊花、决明子一类清肝明目的茶饮;同时早晚凉气逐渐加重,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此建议人们早睡早起,以养肝气,顾护阳气。
供稿:王越飞
一审:龚雅倩
二审:李志
三审:葛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