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医院建设】胶囊大小,仅重2克!无导线起搏器助两位八旬老人重获“心”生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医务部
近日,深圳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刘强主任团队默契配合完成了两台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两枚仅重2克,尺寸如“胶囊”大小的心脏起搏器,准确通过右侧股静脉分别在两位八旬老人的心脏内“扎根”,为患者开启了“护心”模式。该技术的成功开展是深圳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不断开展新技术、提升诊疗能力的生动注脚,也是该院加快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全面提升“五大中心”救治能力的有力缩影。
“这次植入的起搏器,是当今全球体重最轻、体积最小的Micra无导线起搏起搏器,只有2克重,胶囊尺寸大小,使用寿命却可长达12年。”深圳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刘强主任介绍,相比传统的起搏器,这颗最小的起搏器不仅没有导线感染的风险,也不需要在患者前胸的皮下埋设囊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术风险,有效提升了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由于两位老人都是超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复杂且危重,传统的起搏器植入时间较长,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刘强主任带领治疗团队反复讨论,综合评估,最终判断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技术能更好地解决两位老人的问题。
手术当天,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宋旭东教授指导下,深圳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介入治疗团队密切配合,通过右侧股静脉穿刺入径,顺利完成了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每台手术仅用时约30分钟,术后经远程程控,两名患者起搏参数测试良好。
导线起搏器植入过程示意图
患者实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后的影像
无导线起搏器与胶囊
传统起搏器及植入位置与方式
以下几类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适合无导线起搏器:
01
有传统VVI起搏器适应证患者,包括心房颤动合并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者阵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预计植入后起搏比例不高的患者
02
传统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囊袋和导线并发症的患者
03
囊袋感染高风险的患者
04
存在血管病变或者解剖畸形不宜植入传统起搏器的患者
05
患者瘦弱,皮下脂肪少,传统起搏器囊袋压力大的患者
06
患者因职业、年龄、心理等方面有特殊需求,对上肢活动度要求高,对美观要求高的患者
此外,无导线起搏器体积虽小,但续航能力强大,理论寿命达到12年以上(传统有导线起搏器使用寿命为6-8年),同时还可兼容1.5T和3.OT的全身磁共振扫描检查,对患者日常生活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