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务青年发展论坛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顺利举行!
青山绿水,地灵人杰,青年才俊,欢聚绿城。12月6日上午,由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务青年发展联盟主办、广西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承办的“同心战疫·守正创新”第三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务青年发展论坛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举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论坛旨在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激励广大医务青年担当作为、建功立业,努力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尤剑鹏,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彤伟,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国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姚凤祯,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于远望,共青团广西区委副书记左向蕾,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党委书记秦祖杰,全国中医药院校青年专家、优秀医务工作者代表、附属医院青年代表、师生代表、以及新闻媒体约200人参加论坛。开幕式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何并文主持。
尤剑鹏在致辞中指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广西中医药大学组织专家团队充分发挥中医药壮瑶医药特色优势,参与主持制定了《广西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生产推广防疫方药,广西确诊病例中医药参与率保持在97%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全区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医药力量。由学校三所直属附院组成的63名援鄂援外医疗队员奔赴抗疫一线,陈平同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唐晓同志荣获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8名队员获“广西优秀战‘疫’护士”荣誉称号,学校41名护理队员所在的广西护理团队(方舱)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共有33人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他希望各中医药院校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围绕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青年成长成才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通过共享交流和具体实践,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青年成长成才培育体系,促进青年医务工作者“医教研”协调发展,携手打造中医药青年交流合作典范。
开幕式上,曹锡康、尤剑鹏、姜彤伟、邓国安、姚凤祯、朱惠蓉、于远望等领导为青年文明号展、战疫物品纪念展揭牌;国家卫健委直属机关团委书记徐宏及各参会高校团委书记为论坛主题“同心战疫·守正创新”揭牌。
在上午举行的主题报告会上,与会嘉宾围绕中医青年与文化传承,中医青年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脱贫攻坚等社会服务,中医青年与中医药、民族医药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曹锡康作了《学传统文化强道德修养》,徐宏作了《不负青春韶华决战脱贫攻坚——驻村扶贫的实践与体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原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朱华作了《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研究》,姜彤伟作了《党建引领抗疫情,初心不改显担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事迹报告》,“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振伟副主任医师作了《海派中医显神威实力圈粉雷神山》,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张敬杰作了《尽锐出战驰援武汉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等主题报告。
当日下午,与会领导与嘉宾分组参加了分论坛交流会,就“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医院青年参与社会服务工作、青年医务工作者“医教研”协调发展工作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本次论坛还设有“青年文明号”展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14家青年文明号集体,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门诊一楼设展,供与会人员参观。
本次展览,全国中医青年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所使用的防护服、出征旗帜等抗疫物品在现场陈设,这些别具意义的物品,结合以展板形式展现的队员们的抗疫故事,彰显出中医青年医务工作者不畏险阻、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
自治区青年文明号集体风湿病科向参观者们展示科室文化、科室特色、院内制剂、著作、论文、文化产品、所获荣誉等内容,并分享创建青年文明号的经验。为发扬光大民族医药文化,现场陈设了武打将军酒、痛风立安胶囊等院内制剂,药物竹罐疗法、壮医水蛭疗法等民族特色技法用具,以及壮药香囊、壮药绣球等文创产品。
自创院之初,国壮便沿着“科室对标申报团委帮扶建设竞标评审创新党建指导引领”的创建模式,通过举办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培训班、青年文明号开放周、推行青年文明号服务卡等扎实有效地推进“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搭建平台不断提高青年医务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引领国壮青年立足岗位、干事创业,不断提升国壮医疗服务质量。目前,医院40岁以下青年共有1189人,占职工人数87.5%,有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1个,院级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15个。
当晚,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创作的话剧《裘沛然》在国壮上演,与会领导与嘉宾共同观赏了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