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地表超70℃!脚下的人字拖还扛得住吗?
广东今年夏天有多热?
走在外面
可能真的会被烫伤👇
甚至广东部
分地市
地表温度已经超过70℃
70℃?!
这是个什么概念?
大概就是
“撒点盐就能吃了”
“放点葱花味道更好”
南小编昨天中午作死开小电瓶出门
屁股都快被烫熟了
我们来看看大鸡腿的情况
毫不意外,已经变成烤鸡腿了
截至13时25分,全省启动144个高温预警信号,其中有31个高温红色预警,主要在广佛两地、粤东和粤北。
省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我省高温炎热天气持续,大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粤东、梅州局地有(雷)阵雨。最高气温:南部部分沿海市县32℃~34℃,其余市县35℃~38℃,粤北的部分市县可达39℃或以上。
省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我省高温炎热天气持续,
省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我省高温炎热天气持续
,
大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粤东、梅州局地有(雷)阵雨。最高气温:南部部分沿海市县32℃~34℃,其余市县35℃~38℃,粤北的部分市县可达39℃或以上。
根据《广东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天气酷热,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9℃以上;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天气炎热,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或者已经达到37℃以上;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天气闷热,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5℃或者已经达到35℃以上。
那么问题来了
接下来还会热多久?
南小编简单给大家总结一下:
四平八稳,热到变形
隔壁南海天气表示,南海区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正在生效,白天气温走势已明显比昨日高,南海国家气象观测站25日16时录得气温39℃(24日16时37.9℃)!!!
请大家做好跟高温持续作战的准备
这么热的天,为了防中暑
大家已经把空调开起来了吗?
或者为了凉爽“支吹”饮料
然而
上一个“支吹”人已经吐血了……
南小编给大家多提一个醒
高温天气注意预防这些疾病👇
✎冰镇饮料切勿“一口闷”
近日,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急诊室内出现了一名白衣男子,只见他佝偻着腰,刚进画面,就开始吐血......
来源见水印
近1000毫升左右的鲜血,当时已经是休克的初期
冰镇食品或者刺激性食物快速进入消化管的时候,消化道黏膜会产生强烈的痉挛,而且还会对黏膜产生机械和物理的损伤
夏季炎热,还是尽量进食一些温热的食物
✎炎炎夏日靠空调“续命”?当心患上“空调病”!
✎
近期,不少市民反映“在吹空调后出现了鼻塞、头晕、打喷嚏、浑身无力等不适症状”。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医生介绍,这是在长时间吹空调后患上了“空调病”。
“空调病并非医学名词,而是一个社会学诊断的病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医生表示,由于近年来空调的普及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越来越多人出现了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
一般表现为喉咙干、鼻塞、流鼻涕、咳嗽、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症状
。
医生建议,
首先是空调不要开太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将温度设置在28℃左右
,避免温度过低引起不适。其次要定期检查并清洗空调滤网,注意室内外空气的流通,
使用空调1-3个小时最好关机调整
,打开门窗通风,让新鲜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的氧气含量,避免空调病的发生。最后,市民应注意防暑,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游玩或作业,日常还可以饮用一些清热消暑的汤水,如荷叶水、绿豆汤等。
✎酷暑天气小心“冰箱病”
✎
进入夏季以来,尤其是近期高温天气,南海各大医院接诊的暑天中暑的患者远不及“贪凉”引发的患者多,其中夏季“冰箱病”又占据多数。
除了不能“一口闷”,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也要注意。“冰箱病”是指人吃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后,出现的腹痛、腹泻、呕吐等肠胃道不适反应,称为“冰箱胃炎”“冰箱肠炎”“冰箱肺炎”等。
除了不能“一口闷”,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也要注意。
不当食用从冰箱取出的食品,如贪吃冷饮、经常吃冰箱里的剩菜,都可能引起形形色色的“冰箱病”。
●冷食不宜取出即食。
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如冷饮、冷食等,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用。对于能加热的食物,如熟食等,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特殊人群少食冷食。
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以及脾胃虚弱、体质虚寒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最好少吃或不吃冷饮、冷食。
●定期清洁冰箱并保持干净。
冰箱应定期清理、除菌,夏季建议每周一次。正确的流程是断电、清空,用小苏打或者洗洁精彻底清洗冰箱内部,并风干。冰箱门上的橡胶密封圈和缝隙也要记得清洗,避免细菌滋生。
●食品分区摆放。
冰箱内的食品摆放应分区分类,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可用塑料袋、保鲜膜或保鲜盒封装。
●食物不宜摆满。
冰箱内食物不要放得太满,要留一些空隙,以保证食物内部达到理想温度。
●食用前检查食品质量。
冰箱食品存放的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应检查食品质量,尽量食用新鲜食物。
天气炎热
大家都不想离开空调房
但也有不少街坊需要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这些街坊更加需要小心中暑
👇👇👇
医疗新动态,持续关注不掉队!
来源丨健康南海
编辑丨杨子欣
责编丨梁筠仪
声明:
1.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原创图文,请在后台联系小编处理;
2.除标注原创的图文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因来源不详,而无法标记来源和署名的,版权仍归原作者;
3.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侵害到相关著作权所有人,或原作者不希望转载,请及时联系,联系邮箱:nhyyxc@126.com,我们将予以删除。
4.本文仅为医学科普,不作商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