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院区动态丨受凉引发“面子问题”?医生说没那么简单……
从22℃小风中瑟瑟发抖,到29℃高温中汗流浃背,忽冷忽热的岛城天气让市民齐先生(化名)掉进了“温柔陷阱”,加之自身感染侵袭,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带状疱疹急症发作,引发面瘫。
六旬老人面瘫来袭
日前,六旬老人齐先生来到青岛市立医院西院区神经内科,扶着头表情痛苦。栗永生医生询问得知,老人6天前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多次,症状持续,夜间甚至无法睡眠。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2天前头痛加剧、口角歪斜、闭不上眼,发现左眼周围出现不少“小水泡”,逐渐进展到左侧头皮、嘴巴,不敢进食。
栗永生医生查体发现,老人左侧眼睑红肿,睁眼困难,左侧眶额部可见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少量成簇分布,部分呈水泡样改变,外周绕以红晕,口腔内少量水泡。左眼外展受限,四肢肌力5-级,双侧巴氏征阴性,颈软,无抵抗。行颅脑CT排除占位、梗死、出血,予以腰穿排除脑炎,结合眼科会诊,诊断老人是受凉、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带状疱疹急症发作,引发面瘫。
面瘫的“小信号”
神经内科主任赵玉芳解释,人们会在洗脸、漱口或不经意间发现口角歪斜、鼓腮漏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面瘫。接诊后,需要首先确定患者是周围性面瘫还是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及核以下部位损伤导致的面神经麻痹,致同侧面神经所支配的上、下面部表情肌肉瘫痪,表现眼裂宽、鼻唇沟浅、口角歪斜、鼓腮漏气,还可有味觉障碍、泪液分泌障碍。中枢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以上病变导致下部面肌瘫痪,除额纹对称后,其余表现类似周围性面瘫。
受凉、免疫力低下、肿瘤等,会“招”面瘫
赵玉芳主任表示,周围性面瘫发病率约17/10万-35/10万,病因众多,夏季吹空调引起特发性面瘫;带状疱疹病毒累及面神经引起亨特综合征;肿瘤、糖尿病、HIV等特异性感染亦可导致周围性面瘫;如出现双侧面瘫,需考虑格林巴利,这需要专业团队的精准识别。中枢性面瘫常见于脑卒中、肿瘤、外伤等。
此外,大多数老年人自身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体质较虚、免疫力低下,因此也常被列为高发人群之列。
中西结合为老人解除病痛
一旦出现面瘫的小信号,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一般处在急性发作期的病患治愈率非常高,可达到95%以上。神经内科医护团队结合齐先生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营养神经治疗联合抗病毒药物以及针灸等康复理疗,个体化精准的治疗方案让老人疱疹消退结痂,面部症状较前逐渐改善,顺利出院,老人及家属对整个住院治疗过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防面瘫从细节做起
生活中如何预防面瘫,赵玉芳主任建议,面瘫发病虽急,但可以预防。市民朋友应尽量避免熬夜,熬夜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减弱;夏季消暑,使用空调、风扇时,也要注意避免冷风直吹。晚上睡觉开窗通风时,也不要将窗户开得过大;另外,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饮食上要营养均衡,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一旦发现闭不上眼、半边脸僵硬等症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尽早识别面瘫,明确病因,规范治疗,是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文/西院区神经内科、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