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医院建设】撑开一把生命伞,修复你不完美的“心”!我院心内科团队又成功开展两型先心介入封堵术
撑开一把生命伞,修复你不完美的“心”!我院心内科团队又成功开展两型先心介入封堵术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了第一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和第一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为患者成功“补心”,两例手术的成功开展均填补了潮州地区该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院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7月15日,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地为一名68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患者连阿姨(化名),10余年前发现有室间隔缺损,当时因家庭困难,且经治疗症状有所好转,拒绝医生的手术建议。随着年龄增大,胸闷气促症状更加明显,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于是前往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诊治。
在中山三院常驻专家郑振达教授的建议下,拟采用介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避免开胸手术体外循环对患者的打击,创伤更小更安全,并且术后3天即可出院。经过沟通,连阿姨及家属当即决定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1小时左右,术程顺利,术后心脏杂音消失,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减轻。
▲室间隔缺损封堵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通过股动脉送入导管到左心室,行左心室造影,显示室间隔缺损部位大小,经股动脉送入导管导丝通过室间隔缺损到达肺动脉,再从股静脉导管送入圈套器圈套肺动脉导丝,建立股静脉、室间隔缺损、股动脉轨道,根据B超检查选定合适的封堵器进行封堵。整个过程患者全程清醒,无明显不适。
同日下午,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为一位11岁先心病患儿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整个术程40分钟,术后患儿心脏杂音完全消失,B超检查未见主肺动脉分流。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可引起患儿心悸、气促、咳嗽、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喂养困难及生长发育迟缓等。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
临床上通常采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来治疗。一般来说,对于年龄超过6个月,体重超过8千克者,除了有禁忌证和需要外科手术的情况,都应采取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是指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从患者大腿根部的大血管,即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在X线或食管超声引导下,右心导管经肺动脉和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确定位置后释放封堵器或弹簧圈封闭动脉导管。此术式可以阻断动脉导管,使血液无法从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改善血液动力学障碍,减轻动脉导管存在产生的相关症状,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的特点。
两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水平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接下来,我院将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扩大疾病治疗范围,实现技术水平的突破与发展,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为广大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END
关注我院
订阅号
更多资讯
请关注
我院服务号
扫码关注我院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