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emo了!!一天收治3个热射病
自打入夏以来
厦门就得到太阳恩宠
一时之间,难以区分
到底是在厦门还是夏门
最近,医院一天之内就收治了三个热射病患者!!!
我终于明白了
“哪凉快哪待着去”真的不是骂人的啊~~
41℃,爆表!
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叶松福最近有点忙,几乎每天都有中暑患者到急诊科就诊。7月2日当天,甚至一天收了3个热射病患者。
原来,这三位患者是早上参加团建活动太拼了,顶着朝阳燃烧小宇宙,结果“自燃”了。
叶松福介绍,三位热射病患者送来医院时,两位已经昏迷不醒,一位醒着的也出现了精神障碍和意识错乱的情况。三位患者的体温一个比一个高,分别是:39.8℃,40.2℃和41℃(爆表,体温计到顶了)。经过医生的快速降温、补液、把人体中心温度降下来,同时用血浆灌流来支持,确保多脏器不出现衰竭的情况。经过及时的抢救,三位患者都脱离了生命危险,其中两位已经出院。
叶松福介绍,在急诊科,相比起热射病,接诊比较多的还是一些轻症和中症中暑的患者,对他们进行补液和降温处理,大多能快速康复。
不要乱喝冰水
叶松福特别提醒,热射病不是户外工作者的专利,其实在家里都有可能出现热射病。“在临床中,我们也曾碰到体弱的老人,因为家里不通风且没开空调,室内温度很高,再加上老人机体退化散热功能不行,导致出现了经典型的热射病。“老人出现热射病死亡率很高,最高可达70-80%。”
如何预防热射病和中暑的出现呢?叶松福表示,首先要避免户外工作时直晒太阳,特别是11时-16时最热的时段避免外出。工作期间及时补充淡盐水或温水。他特别提醒,不能大量喝冷饮,因为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出现心脑血管病;也可能刺激胃肠道,出现胃肠道疾病。
此外,一旦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及时转移到阴冷处。如果出现高热,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要硬撑。针对老年人,周围子女要注意室内通风,确保室内温度不能太高。
藿香正气非万能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水”,在老百姓心里,藿香正气水简直是“解暑神器”,然而这种民间的说法其实有误区,可能会越喝越严重。
藿香正气制剂为传统中成药,有丸剂,也有软胶囊。主要成分为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苏叶、白芷、橘皮、桔梗、白术、厚朴(姜炙)、生半夏、甘草等。从中医角度来讲中暑分为3种:阳暑:高温和热辐射引起的,如长时间待在烈日下、出汗过多,引起的发烧高热、头晕眼花等症状。阴暑:暑天受寒引起的,如空调吹多了或空调过冷、经常进出空调房,引起的恶心、头晕等症状。湿暑:因湿热天气引起的,如长时间在闷热潮湿的环境里,出现了头痛胸闷、浑身酸沉、胃口不好,甚至上吐下泻等症状。
中暑要区分类型再对症用药。阳暑需要清热泻火、养阴解暑,在医师指导下选用中成药人丹、十滴水(婴幼儿、孕妇禁用)或中药汤剂如清暑益气汤等,才有效。而藿香正气类药物属于温热型制剂,阳暑患者使用藿香正气水,会耗人津液,发散气血,反倒会加重病情。阴暑和湿暑,吃藿香正气类药物才是有效的。
另外,预防中暑的药物还有很多,比较便宜且安全的药物,有风油精、清凉油等外用药,注意过敏者、婴儿、孕妇应慎用;口服中药有金银花露等,还可以常备金银花、薄荷、荷叶、淡竹叶、菊花等中药饮片泡茶喝。
●END●
●
END●
END
●
统筹:凌梓曾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