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健康丨饮食与心血管疾病休戚相关!
俗话都说“病从口入”,很多疾病都是“吃”导致的,怎么吃可以尽量避免得心血管疾病呢?
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调整摄入和消耗的能量
保持健康体重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保持健康体重,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着重要作用。健康的饮食模式,配合每周至少150min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有助于优化能量平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能量需要量每十年减少70-100卡路里。此外,即使是健康食品,过量摄入也会引起体重的增加,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长期遵循健康饮食指导,维持能量“收支”平衡,有益于患者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摄入
多种类的蔬菜和水果
大量研究数据证实,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模式(白土豆除外)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深色水果和蔬菜,如桃子、绿叶菠菜等,往往营养素密度高于浅色蔬果。和果汁/榨汁相比,直接吃蔬果可以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所以尽量选择直接吃水果而非喝果汁。
同时,不同水果蔬菜的营养素、植物化学物含量不同,营养价值不同,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品种地选择蔬果,增加饮食种类的丰富性,平衡膳食。
首选
全谷物的食物及制品
全谷物食品,是指含51%及以上全谷物的产品。该类食品富含淀粉胚乳、麸皮、胚芽,是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
有临床试验证据显示,相比于少吃全谷类食物的人群,经常摄入全谷物及其制品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如冠心病、中风、代谢综合征等。全谷物对于排便和肠道菌群,而有着有益影响。
选择
健康来源的蛋白质
1
优选植物蛋白
日常饮食以植物蛋白为主,如豆类及豆制品是优质植物蛋白,同时也是优质膳食纤维来源,可以作为优选。
2
增加鱼类及海产品摄入量
每周2-3份鱼类及海产品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卒中、心力衰竭的风险。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ω-3脂肪酸。因此,每周至少吃两次鱼,少油炸多清蒸,尽量用海产品代替高饱和脂肪肉类,对于改善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3
尽量选择低脂或脱脂乳制品
低脂或脱脂乳品也是DASH饮食(高血压防治计划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降低红肉摄入
饮食中高红肉的摄入,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还对BMI和腰围的增加有直接影响,主要与红肉中所含的饱和脂肪、血红素铁,以及肠道微生物对左旋肉碱和磷脂酰胆碱的代谢有关。
加工肉类包括烟熏、腌制、盐渍或添加其他化学防腐剂的经过加工的肉类、家禽以及海产品。这类食物中,盐、饱和脂肪、胆固醇、多环芳烃、杂环胺等的含量极高,对于健康有不利影响。
因此,爱吃肉的人可以首选未精加工的精瘦白肉。
使用
液态植物油代替热带油
日常饮食中,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含量,对于心血管健康有益处。
不饱和脂肪,包括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如大豆、玉米、红花籽、葵花籽、核桃、亚麻籽油等,而单不饱和脂肪酸来自动物脂肪和部分植物油,如芥花、橄榄油、大部分坚果、花生等。
高脂肪含量的鱼类是ω-3脂肪酸的一个良好来源。
所以,为了满足健康需求,用液态植物油来代替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好处很大。
选择
低/未加工食物
食品加工,对于食品的可获得性和营养特性同时有着好和不好的双面影响。在世界范围内,精加工食品制造和销售急剧增长,预计会增长到2024年。
然而,大量摄入精加工食品对于健康有着不利影响,增加超重肥胖、心脏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因此,降低膳食中加工食品的含量对健康有益。
减少每日
含糖饮料和食品的摄入
添加糖,是指在食品制备或加工过程中添加到食品或饮料中的任何糖,常见的添加糖包括葡萄糖、蔗糖、右旋糖、玉米糖浆、蜂蜜、枫糖和浓缩果汁。这类添加糖的过量摄入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超重的高风险有关。
总之,限制每日膳食中添加糖的含量,减少对甜食的渴望,对于控制体重有着重要意义。
烹饪和购买食物时
尽量少盐或无盐
一般来说,高盐(氯化钠)饮食和高血压有直接关联。和其他单一饮食模式相比,降低钠盐摄入配合DASH饮食效果最佳。
能不喝酒就不喝酒
非要喝酒尽量少喝
酒精摄入对于心血管健康的影响较为复杂,会受到多因素影响,如饮酒量、酒的类型、年龄、性别,以及心血管疾病结局类型有关。
鉴于目前试验的不足和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AHA暂不支持适当饮酒来改善心血管健康。2020年美国饮食指南顾问委员会得到结论,建议饮酒的人每日饮酒量不超过一杯。
我国指南建议,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坚持选择健康食物,遵循理想饮食模式,无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改善,还是贯穿一生的身体健康,均有着很大的好处。
文字来源
严娜(全科医疗科)
图片来源
千库网
排版
李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