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知多少?
经常有患者体检后拿到B超报告单就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会不会癌变?需不需要手术治疗呢?手术后对我的生活有影响吗?
什么是胆囊息肉?
通俗来讲,胆囊息肉就是胆囊黏膜上隆起的一个“肉疙瘩”,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任何症状,因此胆囊息肉的隐蔽性很强,多数都在体检时才被发现。
胆囊息肉可分为良性、恶性两大类,多见于中青年,根据胆囊息肉的不同性质可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
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常见,超声发现的约一半胆囊息肉属于这种类型;炎症性息肉是因胆囊炎反复发作形成的局部增生;而腺瘤性息肉比较少见,以单发性为主。
在上述三种息肉中,腺瘤性息肉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在增大至一定程度后,会存在癌变的风险,因此属于肿瘤性病变,危险性最高。
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
胆囊息肉的患者大多都没有症状,是在体检或是健康查体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自己有了胆囊息肉。但有些患者在患有胆囊息肉后会自感上腹部不适,或是在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右上腹部疼痛或绞痛,如果胆囊息肉发生在胆囊颈部阻塞了胆囊管道,或是息肉脱落了嵌顿在胆囊壶腹部,可能会引起阻塞性黄疸、急性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症状。
胆囊息肉该如何处理?
01
胆固醇性息肉
无须特别处理。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低胆固醇饮食,根据情况可使用药物治疗。
对于1cm以下的胆固醇息肉可以每6个月到一年定期B超复查,观察其大小、形态、数量的变化。
02
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
此类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恶变倾向大者不建议保胆及药物治疗,建议行胆囊切除手术。
03
是否胆囊息肉都需要手术治疗呢?
目前有一种看法认为,一旦发现胆囊息肉就要手术。由于胆囊息肉包括的病变与一般胃肠道息肉不同,所以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要手术治疗,具有下述指征之一者,应考虑尽快手术治疗:
1、有久治不愈的消化不良或胆绞痛症状。
2、随诊中息肉逐渐增大。
3、中青年患者息肉直径大于0.8cm。
4、老年患者息肉直径大于1.0cm。
5、B超显示息肉基底较宽者。
6、B超显示系腺瘤者。
7、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者。
8、胆囊完全丧失功能者。
9、其他疑有癌变征像者。
胆囊切除有什么影响?
胆囊的功能是浓缩和储存胆汁,所以胆囊切除后的短期内需低脂饮食,一般2-3月后胆管会代偿性扩张起到部分胆囊的作用,那时可基本正常饮食。总体来说,胆囊切除术后,对生活的影响较小,所以不用太过担心。
胆囊息肉如何有效预防?
01
规律饮食
科学、规律的饮食对预防胆囊息肉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体内肝脏主要用于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则储存在胆囊内。胆汁具有消化食物的功效,如果早上未进食早餐,则在夜间分泌的胆汁不能被消化,仍存留在胆囊内,如果胆汁存留时间过长,则会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规律饮食。
02
减少胆固醇食物摄入
如果胆固醇食物摄入过多,会加重肝胆的代谢,增加肝、胆负担。且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上结晶,增加了息肉发生风险性。
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例如肥肉、动物内脏、鸡蛋等等。
03
戒酒
酒中含有的酒精主要通过肝脏分解代谢,因此大量饮酒对肝脏损伤极大,容易导致肝脏功能损伤,影响胆汁分泌,一旦胆汁不能有效排出,则会在胆囊中堆积,对其产生刺激,进而诱发胆囊息肉的发生。
温馨提示
在此建议大家每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肝胆彩超检查,初步筛查是否患有胆囊息肉。
对于胆囊息肉,不可大意也不用过度紧张,理性对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或定期复查或科学治疗即可。
柳铁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您身边贴心的健康管家
健康热线:8810115、8810567
免责声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