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学堂】三伏天小儿安夏食疗
“冬养三九,夏养三伏”
入伏后,气温节节攀高,炎暑将临,雷雨天气增多。小朋友们在炎炎夏日,经常会出现白日里脾气烦躁,满头大汗,口气大,大便干结;晚上翻来覆去,睡不好,还夜啼。
本期育儿学堂和大家分享三款适合小朋友们的安夏养生汤,清清甜甜、消暑除湿、清心降火、清凉一夏,做法也很简单,宝妈们一起来做吧!
一、酸梅汤
【材料】
乌梅5个,麦冬10克,陈皮3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将乌梅、麦冬、陈皮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水;
2.大火煮开后,小火熬煮30-40分钟;
3.放入冰糖,熬煮至冰糖化开,晾温饮用。
【功效】
乌梅性温,味酸,归肝、脾、肺、大肠经,能润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全方生津除烦,理气燥湿,乌梅、麦冬养阴生津,辅以1克陈皮理气健脾,防止养阴太过滋腻脾土,起画龙点睛之效,再以和胃润肺、祛烦消渴的冰糖调味,整体甘酸舒适,夏日饮用让人心旷神怡。
【宜忌】
◆此方可作为夏日保健用方,每1-2周喝1次。3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时用。
◆蚕豆病可以用。
二、小儿健夏方
【材料】
炒白扁豆15克,土茯苓10-15克,木棉花10克,麦冬8克,莲子8克,陈皮2克,猪瘦肉适量。
【做法】
1.莲子去心,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约800毫升;
2.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煲,煮至剩下约100毫升,晾温饮用。对症者连服3天效果更佳。
【功效】
白扁豆性平,味甘,归脾、胃经,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能清热祛湿;木棉花性凉,味甘,归脾、肝、大肠经,能清热解毒,祛湿;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全方以健脾、燥湿、消滞为主,配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麦冬,补脾止泻、益肾养心的莲子,以及滋阴补血、补气润肺的猪瘦肉,燥湿而不伤阴,消滞而不伤正,特别适合孩子夏天养生服用。还可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暑天感冒。
【宜忌】
◆适用于体虚易病、胃强脾弱、口舌长疮、口气大等症状。
◆本方含莲子,不宜与牛奶同食。2岁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以用。
三、百合雪梨雪耳糖水
【材料】
百合10-15克,雪梨1/2个,银耳(雪耳)、冰糖适量
【做法】
1.银耳用水泡发,摘去银耳根蒂,洗干净;
2.雪梨去皮、去核、切块,与百合、银耳、清水放入锅内;
3.小火炖煮至百合、雪梨酥烂,放入冰糖,熬煮至冰糖化开,晾温饮用。
【功效】
百合性凉,味甘,归心、肺经,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雪梨性凉,味甘、微酸,归肺、胃经,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银耳性平,味甘,归肺、胃、肾经,能补肺益气,养阴润燥。此甜品甘润甜美,具有润肺、养胃生津的效果。
【宜忌】
◆适用于肺热咳嗽、干咳的症状。
◆3岁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以用。
谭淑文
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茂名市中医院儿科学科带头人,茂名市“三八红旗手”。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儿科疾病。是茂名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秘书长、茂名市妇幼保健学会儿科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儿科急救与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等。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1项,茂名市科研项目10余项,深受广大小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和信赖。
供稿:卢伟茵(指导老师:谭淑文)
茂名市中医院
微信订阅号
长按关注
茂名市中医院
微信服务号
长按关注
电话:0668-2222222
地址:茂名市油城五路7号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