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手术丨精湛技术挑战高难手术妙手仁心不负千里重托
“昨天(手术当天)晚上输完液就下床了。挺紧张的来了,现在手术做完了,也放心了,感谢咱们脊柱科!”近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在血管外科、麻醉科、第二手术室的协作下,通过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为一名饱受腰腿痛折磨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解除了痛苦,患者术后当天便可下地行走,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第二天顺利出院。
家住浙江,今年47岁的李女士,因为从事医疗工作长期腰痛,一直接受保守治疗但病情时常反复。今年三月份,李女士疼痛症状突然加重,腰痛难忍伴有右下肢疼痛麻木,夜间甚至不能平卧休息,日常工作也受到很大影响。在当地医院通过止痛消炎、理疗、神经阻滞等治疗二十多天依旧没有缓解后,李女士最终在家人的陪伴下,不远千里从浙江慕名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寻求治疗。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常务副主任张为教授接诊后,为李女士认真做了查体,发现患者有间歇性跛行,右下肢放射痛,右侧臀部、足背感觉麻木且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住院后,腰椎MRI、CT检查显示李女士腰5骶1巨大椎间盘突出,右侧神经根明显受压,伴有腰5骶1椎间隙严重终板炎、巨大软骨剥脱、椎间隙严重塌陷,最终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5骶1)。
诊断虽然确定了,但手术方案却让人犯了难。由于患者神经受压严重,需要彻底摘除突出椎间盘,但患者还伴有椎间盘严重退变、巨大软骨剥脱、椎间隙塌陷,单纯摘除手术病灶难以彻底清除,后期存在较高的复发可能,并且传统后路手术对腰部肌肉损伤较大。经过缜密分析和积极讨论,结合患者作为医务工作者对最大可能保留腰椎功能的强烈意愿,最终在血管外科张彦荣主任以及麻醉科、第二手术室的支持下,由张为教授,李佳奇、张飞主治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为李女士制定了小切口微创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Miioe-ALIF)的手术方案。
小切口微创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Miioe-ALIF)通过腹部正中小切口,利用人体自然存在的组织间隙直达病变部位,切除椎间盘,摘除髓核,完成椎管减压及椎间融合。相比传统腰椎后路手术,该手术方式不破坏患者腰椎后方的肌肉及骨性结构,减压更彻底,熟练的术者多在1-2小时左右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可以说是患者收益最大的椎间融合手术方式。但这种手术方式复杂,对手术者的要求更高,必须对腰椎椎体前方大血管、膀胱、输尿管等重要结构的解剖十分熟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手术难度。
术中,张为教授利用头戴式放大镜认真分离腹膜与腹膜外脏器,不到半个小时便完成腰椎前方入路,在大血管间直达椎间盘前方,整个入路过程几乎无出血。随后顺利完成神经减压和椎间融合固定,手术宣告成功。整台手术耗时不到两个小时,出血约10ml,腹部手术切口仅5cm。术后患者腰部及右下肢症状明显缓解,当晚便可下地活动,术后第二天康复出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自成立以来,20多年来经过科室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成立4个病区,开放床位160张,年门诊量超66000余例,手术量超4600台次。近年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在丁文元副院长的带领下,依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外科、麻醉科、第二手术室的强大技术支持,按照微创的治疗理念,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腰椎侧前方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腰椎相关疾病,包括腰椎前方椎间融合术(ALIF)、腰椎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相比传统腰后路手术,完整保留了腰椎后方结构,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下地早、术后功能恢复快的诸多优势,为广大饱受腰椎病折磨的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