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医者候选人|张晓晴:睡眠医学路上的“追梦人”
近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评选宣传活动初评结束,共评选出32名候选人,其中就有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张建新教授和张晓晴教授。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还可以如此通畅地呼吸,简直太好了”。“半小时的微创手术,不仅解决了打鼾,还解决了高血压!”“睡眠打鼾困扰多年,晓晴博士华佗手段,妙手回春排忧解难,尖端科技万众称赞……”
很多人因为深受呼吸暂停困扰无法好好地睡一觉,甚至可能在睡眠中猝然离世,而有一部分人因为遇到了张晓晴而彻底改变了生活质量。
她的20年追梦路
张晓晴,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创始人、睡眠医学中心及耳鼻喉科主任。
OSA在医学上是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睡眠相关呼吸疾病,是指主要由阻塞原因导致的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
重症OSA治疗一直是世界难题,20年来,张晓晴一直在治疗睡眠呼吸疾病手术模式的探索中。目前,张晓晴的微创治疗OSA的手术模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引领我省睡眠医学微创手术诊治技术。
通过她实践出的手术模式,使因打鼾、憋气处于生死边缘的患者咽腔明显扩大6-10倍,呼吸通畅,避免夜间猝死,有效改善嗜睡、疲劳等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对于OSA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提升以及预防OSA相关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她诊治OSA患者21万余人次,应用微创手术技术成功治疗2万人次国内外OSA患者,创造20年零死亡和零医疗事故的记录,其学术和技术水平取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她的故事受到众多媒体关注,多次报道,CCTV10知名的《走进科学》栏目专程采访并制作了“午夜惊梦”节目,专题介绍了这种手术的模式和效果。美国波士顿大学医院等曾派医生前来学习交流和观摩手术。
那些被改善的人生
2018年12月24日早晨,徐大爷将一面写着“睡眠打鼾困扰多年,晓晴博士华佗手段,妙手回春排忧解难,尖端科技万众称赞”的锦旗送到张晓晴手中。
徐大爷20年前开始打鼾,10年前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不能平卧,嘴唇发紫,白天嗜睡等症状。手术40分钟解决了66岁大爷20年睡眠打鼾困扰。老伴高兴坏了,“他术后呼噜声小多了,不憋气了,一觉睡到天亮;以前嘴皮是紫色的,现在嘴唇红润,气色和精神也好多了。”
反复鼻塞10年、打鼾8年的莫先生在感觉整个人都不能呼吸的时候找到了张晓晴,做了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
52岁的何先生,打鼾5年,两年前出现睡眠呼吸暂停,血压也居高不下,每天需服用降压药。术后第二天,他激动地告诉张晓晴:“呼吸顺畅了,晚上也不憋气了,虽然只睡了5个多小时,但白天精神饱满,不再昏昏沉沉,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手术后血压正常了。”看到他喜形于色的样子,张晓晴内心也充满了喜悦。
为了更多的人能睡好
20年,有些时间在张晓晴的记忆中特别清晰。
2001年,张晓晴及团队在西南地区率先引进等离子低温消融手术系统、2003年引进ellman射频电波刀,2005年引进pillar上腭植入系统,成功完成四川省首例应用射频电波刀治疗重症OSA,填补此项技术在西南地区的空白。
2002年,她率团队创立“睡眠呼吸疾病诊治中心”,作为推动睡眠医学发展的成功典范,被省卫生计生委批准冠名为“四川省睡眠呼吸疾病诊治中心”。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睡一个好觉,张晓晴开办了“华西睡眠张晓晴”公众号,为网友普及睡眠知识,连续20年开展睡眠日义诊活动,发放科普书籍;与媒体合作举办多届“呼噜大王比赛”、“捉拿瞌睡虫”等活动,为多名典型患者免费进行了手术治疗;作为主委单位,连续3年联合省内4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世界睡眠日关爱周”活动,促进全省睡眠医学的整体发展……
她还曾到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山南市扎囊县吉汝乡及城关区嘎玛贡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为藏族群众送医送药,进行义诊。在西藏大学医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临床查房和专业培训,为基层医护带来最全新的医疗技术及理念,并做了“高原地区睡眠障碍与代谢综合征研究”的专题研究。
把科学睡眠的知识送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知道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可以让人睡一个好觉的,张晓晴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努力,并将一直继续这条追梦之路。
记者:家庭与生活报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