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怕遭“人生最后一摔”?厦一专家教您做“不倒翁”
都说中年人“难”
究竟有多难?
房贷、养娃、工作.....
而比这些还要难的
要数——
家里老人生病
其中
一位头号“老人杀手”
更是折磨无数中年人的魔鬼
那就是——
老年人跌倒
它最可怕的地方
是让很多老人
一摔,人就没了!
▽
连活到91岁
身体很硬朗的
袁隆平爷爷也不例外
来源:澎湃新闻
要是自己家老人
遭遇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
哪个中年人受得了?
今天,第一医院干部保健二科陈津瀚主任,教您如何避免老人“一失足成千古恨”。
小夏一
科普课堂
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老年人跌倒都会导致哪些具体危害及严重后果!
1
躯体损伤
1.软组织损伤:如关节积血、脱位、扭伤及血肿等。
肩关节脱位
踝关节扭伤
2.骨折及其并发症:最常见于手腕、下肢、髋部、头部、眼眶部、胸腰椎等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腰椎压缩性骨折
同时,老年人跌倒导致骨折后,常伴随较多并发症,以髋关节骨折为例:
髋部骨折后老年人活动明显受限,处于长期卧床状态,容易引发: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尿路感染等。
髋部骨折
因上述并发症及自身慢性病,老人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来源:腾讯医典
因此,髋关节骨折也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3.颅脑损伤:如颅骨骨折、急性/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各类颅脑损伤
临床表现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痴呆、淡漠、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
随着病情进展,意识障碍程度加重,可能危及生命。
2
2
心理影响
上述躯体损伤及伴随的病痛还会对老年人产生一定心理影响。
有部分老年人因跌倒后出现活动受限或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对再次跌倒产生惧怕心理,从而减少或避免活动;
形成因恐惧跌倒-丧失信心-不敢尝试行走-衰弱-更易跌倒的恶性循环,甚至卧床不起。
另外也有老年人因跌倒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
因此,老年人跌倒≠摔了一跤。
老年人跌倒及其相关伤害在大多数国家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跌倒,其中一半是60岁以上老年人。
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呢?
与年龄相关的身体机能逐渐减退
骨骼肌肉损害及退化
步态和平衡功能受损
反应能力下降
营养不良,视力减退
服用降压、降糖、镇静安眠类等药物
环境和心理因素
合并慢性病(帕金森病、脑卒中后遗症、痴呆等)
均可导致老年人跌倒。
例如:白内障会降低老年人在昏暗光线下的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
当这些因素汇合在一起,就可能导致老年人因没看清楚东西,或者不能及时恢复平衡而跌倒。
1.定期去医疗机构体检,进行跌倒评估。同时提高对跌倒的警觉,并有意识的学习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
2.适当的户外运动及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对老年人预防跌倒有帮助,如步行、举重、瑜伽、游泳或太极。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腿部力量,锻炼心肺功能并改善平衡系统,同时还可以通过户外晒太阳,合理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保持骨骼健康,避免或减轻骨质疏松。
3.有视力问题需及时去眼科就诊,使用合适度数的眼镜,或手术治疗保持良好的视力。
4.有慢性病服用降压、降糖等药物的老年人,一定要遵循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更改药品及用量。药物使用不当引起低血压、低血糖也是跌倒的重要原因。
建议将使用的所有药物列表出示给医生、护士或药剂师,最大程度避免药物原因导致的跌倒。
5.体位改变/活动行进过程中应避免匆忙、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例如:起床时“3个30秒”原则:睡醒后先平躺30秒,然后坐位30秒,接着站立30秒,然后再缓慢开始行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跌倒。
6.老年人衣着最好选择轻、软、宽松、使用松紧带的衣裤;选择大小合适、轻便、防滑的鞋子。
如果有需要可以选择使用适当的辅助工具,如轮椅、拐杖、助行架等。
7.对身边的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
2019年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等7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老年人防跌倒联合提示》中提出:
●
●
●
●
●
尽管老年人跌倒的危害很大,我们可以通过普及老年人跌倒的健康宣教、提高健康相关知识、积极进行科学运动锻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消除环境中跌倒风险、适当使用辅助工具等有效措施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老年人跌倒是可防、可控的!
最后
愿身边每一位老人
都能成为“不倒翁”
品牌推广和媒体宣传部出品
供稿:郭文安黄上萌
审核:陈雯陈津瀚
编辑:厦一宣
医院地址:厦门市镇海路55号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