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专题系列(五):为家里“小胖墩”的三餐发愁?
上一篇我们讲到儿童的养生之道,正常生长发育的孩子按照膳食指南的指导来饮食即可,而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宝宝,饮食上就要更加注意能量的控制了。
一年四季
一日三餐
为家里的孩子准备“减肥餐”
与TA“食”刻相伴
温馨提示:
以下食谱的食材用量,均以普通6周岁儿童为例,家长可视孩子年龄和消化情况,酌情按比例加减。
早餐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应占到全天总能量的25%-30%。
水煮鸡蛋:蛋白质含量极其高,增加儿童的免疫力。
全麦面包:碳水化合物充足,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消化。
牛奶:含有丰富蛋白质、钙质,可促进身体合成肌肉。
午餐
午餐不能过于简单,热能约占全日的35%~40%。
米饭25克
茄汁鸡片
材料:鸡肉50克,番茄酱2勺,白醋1勺,食盐3克,生粉、胡椒粉、蒜末若干。
做法:鸡肉切片,加入盐、生粉、胡椒粉搅拌均匀,锅中下油和蒜末,先将鸡片炒至变色,再加入2勺番茄酱、1勺白醋,少许盐翻炒均匀。
虾米木耳白菜
材料:干虾米10克,白菜200克,植物油2勺,酱油1勺,食盐3克,木耳若干。
做法:虾米、木耳分别用温水充分浸泡;白菜洗净,切段。先将白菜放进去翻炒至半熟,然后将木耳、虾米放入,调入食盐,加入适量清水,盖上盖子焖煮至全熟即可。
晚餐
晚餐不能过饱,热能约占全日的30%~35%。晚餐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不仅可以增加饱腹感,而且还可以有效控制食物食品的热量,对儿童减肥是非常有益的。
蔬菜沙拉
食材:荞麦面25克、黄瓜30克、西兰花50g、生菜50克、小番茄30克、玉米粒、葡萄干若干
配制油醋汁:2勺橄榄油、1勺蜂蜜、1勺陈醋、1勺柠檬汁、食盐3克、黑胡椒少许。
做法:所有食材洗净,荞麦面煮熟沥干备用,西兰花切小后加入沸水中焯至断生,摊凉备用,黄瓜切片,小番茄对半切开,依次放入碟中并加入玉米粒、葡萄干、油醋汁搅拌均匀。
广东人最爱的“汤水“
冬瓜汤
材料:去皮去籽冬瓜250克,陈皮3g、姜、葱、食盐、香菜各适量
材料:
去皮去籽冬瓜250克,陈皮3g、姜、葱、食盐、香菜各适量
做法:冬瓜洗净,切块,放进汤锅里,加入陈皮、姜、葱,调入食盐,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转成文火煮至冬瓜熟烂,调入适量香菜即可。
做法:
冬瓜洗净,切块,放进汤锅里,加入陈皮、姜、葱,调入食盐,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转成文火煮至冬瓜熟烂,调入适量香菜即可。
功效:利尿排湿
功效:
利尿排湿
藕节海带陈皮汤
材料:莲藕100克,海带20克,陈皮2瓣、葱、食盐、各适量
做法:莲藕去皮洗净,切块,和海带结一同放进汤锅里,加入陈皮、葱,调入食盐,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转成文火煮20分钟。
功效:化痰祛湿
给生活一点“甜”
一点“零食“让孩子的减肥计划没有那么枯燥。糖果、巧克力、汽水、蜜饯等高糖、高热量的点心、零食不合适,可以更换成核桃仁、松子仁等营养价值较高的坚果。吃零食一天不超3次,以不影响正餐为准。
核桃仁
核桃性温、味甘、无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神经发育,增强记忆力。青春期小孩每天吃2-3颗为宜。
核桃性温、味甘、无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神经发育,增强记忆力。青春期小孩
每天吃2-3颗为宜。
松子仁
松子仁性温、味甘,营养价值非常高,适量食用可以补脑健脑,增强免疫力,促进骨骼发育,松仁富含脂肪油,能润肠通便缓泻而不伤正气,对小儿津亏便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儿童食用时需警惕吞咽过快伤及喉咙。一般6岁以上每天食用松子的量以15-20克为宜。
松子仁性温、味甘,营养价值非常高,适量食用可以补脑健脑,增强免疫力,促进骨骼发育,松仁富含脂肪油,能润肠通便缓泻而不伤正气,对小儿津亏便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儿童食用时需警惕吞咽过快伤及喉咙。一般6岁以上每天食用松子的量以
儿童食用时需警惕吞咽过快伤及喉咙。
15-20克
为宜。
不爱喝水怎么办?
肥胖儿童应该多饮水,最好就是白开水,减少其他饮料的摄入,如果孩子不爱喝水,不妨试试这款赤小豆薏米水。
材料:薏米、芡实、赤小豆各10g。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浸泡1小时,放入煮锅中,倒入足够水;开火煮至锅中水沸开后,关火焖一小时,将汤滤出当水喝。
功效:健胃生津、祛湿益气。
往期回顾
中医和你聊聊儿童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儿童减肥是个技术活,让中医来帮你!
家长都在问为什么孩子悄悄地就胖了?
谁是“小胖墩”?
陈珏璇
中医师
留美博士,师从广州中医药大学唐纯志教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运用中药和传统针灸、耳穴等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治疗小儿的常见病,如咳嗽、鼻炎、厌食、多动症、肥胖、面瘫等,对头痛、失眠、腰痛、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康复等成人的干预调理也有一定经验。
治未病团队成员
卢焯明
主任中医师
叶绮娜
主治中医师
张静
主治中医师
林穗华
中医师
陈珏璇
中医师
妇幼健康科普·2022年第56篇
END
来源: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