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肺癌指南解读(手术篇)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2022年4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肿瘤相关诊疗指南,前几篇我们了解了高危因素、病理类型和分期,今天和大家一起解读一下治疗↓
●危险因素篇
国家卫健委2022肺癌指南解读
●病理篇
国家卫健委2022肺癌指南解读
●分期篇
国家卫健委2022肺癌指南解读
对于肿瘤的三大传统的治疗手段,大家都非常清楚,是手术、放疗和化疗。21世纪又开启了肺癌的靶向、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但每一个肺癌病人的病理、分期、基因分型、体能状况等情况都有所不同,如何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手段得到最好的疗效,是每一位医务人员追求的目标,这里就涉及到胸外科、呼吸内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及影像科等多个学科。指南中特别强调了肺癌的治疗应当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pledisciplinaryteam,MDT)”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虽然手段很多,但如果要达到治愈,“手术”在这些手段中绝对是首当其冲!
问
哪些病人适合手术呢?如何筛选出适合手术的病人?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T1~3N0~1M0)外科手术起着重要作用。
指南里指出外科手术的绝对适应证是T1~3N0~1M0期的病变。NCCN指南对于肺癌完全性切除做了专门的定义:
(1)所有切缘包括支气管、动脉、静脉、支气管周围组织和肿瘤附近的组织为阴性;
(2)行系统性或叶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必须包括6组淋巴结,其中3组来自肺内(叶、叶间或段)和肺门淋巴结,3组来自包括隆突下淋巴结在内的纵隔淋巴结;
(3)分别切除的纵隔淋巴结或切除肺叶的边缘。淋巴结不能有结外侵犯;
(4)最高淋巴结必须切除而且是镜下阴性。只有同时满足这4个条件才能列为完全性切除;否则为不完全性切除或不确定性切除。
要做到完全性切除也就是原发肿瘤在外科可切除范围内,最重要的是没有远处转移,因此,术前准确分期尤为重要!术前要尽可能完善各种检查,如胸腹部CT、PET-CT等,然后首诊医生科室组织其他相关科室一起讨论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备注:18F-FDG是一种最常用的正电子显像剂,它是葡萄糖类似物,由于大部分恶性肿瘤对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因而肿瘤细胞对18F-FDG摄取增高。PET-CT检查能检出10%-25%的远处转移灶,在肺癌的术前分期中起着关键作用)。
问
是否所有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都需要做肺叶切除?
T1a-1b(肿瘤直径≤2cm)N0M0,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可采用部分肺叶切除(肺段或者楔形切除)。
指南指出:长期以来,肺叶切除术被大多数胸外科医师认为是I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的标准术式,而最近的临床证据支持对于直径不超过2cm的周围型I期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纯磨玻璃样结节,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可能是更好的手术切除方式。随着回顾性报道的不断增多,对于以磨玻璃成分为主的外周型早期肺癌采用部分肺叶切除(肺段或者楔形切除)已逐渐成为胸外科的共识。最近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JCOG0802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实性成分大于50%、肿瘤直径≤2cm的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肺段切除5年生存率优于肺叶切除且肺功能保留程度更佳。随着更多类似研究结果的披露,部分肺叶切除可能成为此类肺癌的标准术式。
问
小细胞肺癌能否手术?
手术能够改善I~IIA(T1~2N0M0)期的预后。
小细胞肺癌因为生长速度快、早期即发生转移以及神经内分症状而成为预后最差的肺癌亚型。长期以来,治疗中一直采用非手术治疗尤其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但近10年来,外科医生仍在探索手术在早期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目前的研究结果均发现手术能够改善I~IIA(T1~2N0M0)期的预后。因此,除了术前明确病理诊断,术前对于分期的准确评估也很重要。目前的指南推荐早期SCLC患者行有创手段(纵隔镜、正中开胸活检、胸腔镜或支气管或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纵隔淋巴结分期进行准确评估。PET-CT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写在文末:手术在早期肺癌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否早期肺癌只需要手术就可以了呢?请听下次分解。
图:肿瘤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整理:宣传科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肿瘤科
科室发展及人员概况:我院肿瘤科于2005年开科,现开放病床46张,专业技术人员24人,医师10人,护士1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11人,护士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
业务技术发展:我院肿瘤科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花都地区首先开展了肿瘤的规范性综合治疗,其中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深部热疗、肿瘤血管介入等多个项目填补了花都区医疗领域的空白;辅助技术如便携式化疗泵化疗、镇痛泵植入术、深静脉置管术、输液港植入术、PICC置入术等都已经在我科常规应用。另外,中西医结合采用不同剂型、多途径给药,如内服、外敷、直肠给药、静脉滴注、瘤内注射等手段。同时积极利用院内、院外资源,为患者安排放疗、消融、手术等综合治疗,最大可能地为花都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的治疗。
经过肿瘤科医护团队十五年的不懈努力,我院肿瘤科的区内外影响力逐步扩大,前来接受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近10年来,科室床位使用率持续超过100%。2017年通过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评审。
刘瑛
•肿瘤科主任,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周五上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师从著名肿瘤放疗学家陈龙华教授获博士学位。近年来致力于头颈部、颅内、胸部、乳腺及妇科肿瘤的放射治疗,擅长三维适形放疗及调强放射治疗等先进的放疗技术。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肿瘤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癌多学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科技基金课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项目各1项,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在国内外杂志(含SCI)发表论文6篇。
魏涛
•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全天、周日上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物治疗专委会委员,曾参与编写专著《肿瘤生物治疗学》。专业特长:临床多种实体瘤的诊治方案的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物靶向免疫治疗等。
刘倩平
•肿瘤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五下午、周六上午
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员,广东省老年肝癌MDT委员,广东省基层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主持立项花都区科技局课题一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专业特长:各种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化疗、免疫,靶向,放疗、内分泌,疼痛等肿瘤综合治疗,尤其擅长晚期肿瘤的诊治,擅长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人肿瘤诊治。
张成芳
•肿瘤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在肿瘤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注重科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现任广东省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精准医学卫生经济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护理专科论文4篇,参与区级科研立项1项。
门诊地址:花都区新华路48号总院3号楼3楼
住院部地址:花都区新华路48号总院2号楼5楼
咨询电话:020-62935357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服务号
微信号|hdqrmyy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订阅号
微信号|hdqrmyy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