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口呼吸、咬嘴唇,孩子有这些口腔不良习惯怎么破?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当儿童出现替牙问题、咬合障碍、前牙反合、前牙前突、口腔不良习惯、牙列拥挤或排列不齐、面部不协调对称、紧咬牙合,夜磨牙等症状时,就应到专业医生处进行错牙合畸形的咨询及矫治,并且儿童错合畸形的检查不应迟于7岁。
吮指、咬物习惯、咬唇习惯、伸舌吞咽习惯、张口呼吸、舔牙习惯、偏侧咀嚼。
生长发育期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可对牙、牙槽、颌骨产生不平衡的压力,引起各种牙、颌、面部畸形。
吮指习惯
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非营养性吮吸的表现,1岁以后,吮指行为逐渐降低。3岁以上的儿童如果仍存在有吮指行为,一般认为是口腔不良习惯。长期的吮指,会造成牙齿的错合畸形,比如上前牙前突,局部小开合。
咬唇习惯
现在一般认为孩子咬唇的习惯是受情绪的影响,如紧张不安的情绪或者缺乏安全感,咬唇习惯在儿童中发生的年龄也日趋偏小。在口腔门诊,经常有看到1-2岁的幼儿,出现白天或者夜间睡觉时咬唇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干预,也会给牙、颌面造成不好的影响。长期咬下唇会导致上前牙前突,前牙深覆盖,开唇露齿,即“龅牙”;长期咬上唇会造成前牙反合,下颌前突,即俗称的“地包天”。
伸舌吞咽习惯
婴幼儿在6-12个月时逐渐由“婴儿式吞咽”向“成熟吞咽”形式进行转变,部分幼儿在2-3岁时仍保留着“婴儿式吞咽”习惯,即在做吞咽动作时,舌头放在上下牙列之间。在口腔门诊,经常观察到7-8岁的儿童仍使用伸舌吞咽,他们的牙、颌面已发生变形,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上、下前牙唇倾,有散在间隙,前牙开合。
张口呼吸
这是口腔门诊最常见的不良习惯。近年来随着儿童鼻部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等的增加,张口呼吸成为影响儿童颜面部发育的重要因素。长期张口呼吸会造成儿童上前牙前突、腭盖高拱、牙弓狭窄、下颌后缩、唇肌松弛、开唇露齿,形成“腺样体面容”。
偏侧咀嚼
多见于单侧多颗乳牙龋坏或者早失的情况,儿童只能用健侧来咀嚼进食。长期一侧牙咀嚼食物,会造成咀嚼侧后牙反合,下前牙中线向咀嚼侧偏移,严重的情况会发展为颜面部左右不对称。
如果幼儿在3岁以后仍存在口腔不良习惯,需开始戒除。戒除的方法分为行为学的正向引导和口腔科的矫治器治疗。
在幼儿能主动配合家长的情况下,家长可采用鼓励的机制,配合防吮指手套等,主动去破除不良习惯。
若正向引导无法有效的破除不良习惯,可到口腔科尝试使用矫治器来帮助幼儿,常用的矫治器包括:舌刺、舌栅、唇栅、唇挡、前庭盾等。
针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幼儿,首先建议到耳鼻喉科排除鼻通气道的疾病,积极治疗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问题,再到口腔科来由专业的口腔正畸医生制定全面的牙颌畸形治疗方案。
对有伸舌吞咽习惯的幼儿,则应使用腭珠等矫治器,辅助进行舌肌功能训练,帮助舌体回到正确的位置上。
对因大量龋齿造成偏侧咀嚼的幼儿,应到口腔科全面治疗龋齿,恢复应有的咬合功能。
本文合作专家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儿童早期矫治规范化诊疗项目”专家组,中国儿童错合畸形早期矫治专家共识[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1.39(4):369-376.
[2]张笋,认识儿童错合畸形[J].家庭医学(新健康),2008.(10):15-16.
[3]李文峰,陈维娜,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对错合畸形的影响[J].妇儿百科,2017.(23):80.
[4]徐山山,姚金丹,牟胤赫,等,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引起的早期错合畸形及防治[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6):763-764.
成妇儿口腔科简介
成妇儿口腔科目前有医护人员31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博士4名、硕士8名。承担着全市及周边地区婴幼儿、青少年及孕产妇常见口腔颌面部疾病的预防保健及诊治工作,是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口腔健康推广基地,成都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技术指导单位。
口腔科诊疗技术包括:牙体牙髓病、牙周黏膜病、乳恒牙龋病防治、儿童错颌畸形早期矫治、颌面外科手术、儿童牙外伤及颌面部创伤的治疗
其中特色专科门诊包括:1、低龄儿童口腔门诊2、孕期口腔专科门诊3、正畸专科门诊4、唇腭裂专科门诊
成妇儿口腔科正畸专科门诊目前正开展儿童及青少年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及预防,特别是牙列不齐、龅牙、地包天等牙颌畸形的系统治疗,口呼吸导致的腺样体面容,唇腭裂术前、术后矫正等。
排版:
二
嘎
文字:口腔科李晓婷
文字:口腔科李晓婷
插图:口腔科张姝月
插图:口腔科张姝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