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医话】反复头晕头痛,竟是脑子里“长虫子”!这一类食物,别再吃了!
40岁的王女士,
反复头痛头晕,
左下肢沉重麻木乏力,
来中医院脑病外科就诊,
医生发现,
居然是她的脑子里长了“虫子”!
头痛头晕数年,
因为大脑里有“神秘病变”?
今年40岁的王女士,4年前开始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王女士本以为是工作劳累所致,休息一下就好了,一直也没有在意。可是越来越频繁发作的头痛头晕,以及新出现的左下肢沉重麻木乏力,让王女士和家人开始忧心忡忡。患者去了很多医院,吃了很多药,但是都没有得到缓解。
今年5月份,在家人的陪同下,王女士来到了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脑病外科张泽舜主任的门诊,张主任安排王女士做CT检查,影像学资料提示——右侧颞叶占位。
张泽舜主任建议王女士住院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查。入院后,王女士的头部核磁共振结果显示,王女士的颅内病变像既不像脑膜瘤,也不像胶质瘤,也不像血管母细胞瘤。随后,脑病外科团队也为王女士完善了脑脊液穿刺,结果也显示正常,脑脊液基因筛查也无异常,对王女士病症的诊治,一时陷入了“僵局”。
王女士术前影像学资料
细心排查,
竟是“虫子”作祟!
日常工作中,张泽舜主任总是告诫医生们要详细询问病史,不能忽略任何细节。管床医生王邦向医生多次细致询问王女士平时的生活习惯,一个饮食习惯引起了王邦向医生的注意——王女士自诉,平时比较喜欢吃鱼生、澳洲火腿等。
脑病外科团队再次联系影像科,反复阅片讨论。“我们当时考虑王女士的颅内病变是否有寄生虫的可能?”张泽舜主任介绍道,答案在进一步的检查和团队讨论中逐渐明确。
5月26日,脑病外科团队为王女士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切除了一直径约1厘米大小的黄色肿物。切开肿物,可见内包裹黄色粘液状物质,术后病理提示:猪肉绦虫。
颅内取出的肿物(上)
肿物切开后取出的寄生虫体和虫体分泌物(下)
在神经导航系统精准定位辅助下,脑病外科张泽舜主任团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血管和神经,使王女士手术范围的功能区域几乎不受影响。
在王女士麻醉清醒后,管床医生王邦向医生第一时间向其说明了手术已顺利切除寄生虫及病变脑组织的情况。王女士也终于卸下心理负担,露出了笑容。术后7天,王女士拆线出院,告别困扰她多年的头痛头晕。
为什么脑子里会“长虫子”?
王女士颅内取出的寄生虫属于猪肉绦虫,也称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中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
猪肉绦虫通常寄生于人的小肠内,引起猪肉绦虫病,其中间宿主主要是猪,多寄生在猪的肌肉、肝脏、脑等器官内,人会因为进食未煮熟的、并含有囊尾蚴的猪肉,或者被绦虫卵污染的其他食物而感染。
外源性感染是主要的感染方式,一般因为进食生或半生不熟的感染了绦虫的肉类,或者被绦虫卵污染的水果、蔬菜而感染囊虫。绦虫卵经口进入消化道,虫卵进入十二指肠内孵化逸出六钩蚴,钻入胃肠壁血管,蚴虫经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并发育成囊尾蚴,寄生在脑实质、脑室、蛛网膜下腔或脊髓形成囊肿。
脑内“长虫子”,有什么危害?
由于囊尾蚴在脑内寄生部位与感染程度不同,以及囊尾蚴本身的情况与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也不同,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有的患者可能完全无症状,但也有的会引起猝死。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作最多见。
通常脑囊尾蚴病的病程发展缓慢,发病时间一般在1个月至1年之间,最长可达30年。
怎么避免感染寄生虫?
1.不吃生食;生熟食的刀具、砧板分开使用,避免造成交叉污染。
2.保持个人卫生,便后用肥皂彻底清洗双手。
3.通过适当处理动物和人类粪便,减少牲畜接触虫卵的可能。
4.科学饲养宠物,定期给宠物驱虫。
媒体报道
珠海一女子脑里长寄生虫,竟是长期吃鱼生所致?
脑子里长了寄生虫,竟是长期吃鱼生所致?专家提醒:生食有风险!
专科简介
医生名片
张泽舜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
颅脑外伤、颅内血肿、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损伤等颅脑急危的救治,主攻神经肿瘤显微手术、肿瘤化疗、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中医治疗。
出诊: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斗门医院(斗门区侨立中医院):周五上午
秦德芳副主任医师
擅长:
颅脑急危重症救治,包括颅脑外伤、颅内血肿、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损伤等,尤其擅长神经外科疾病围手术期中医治疗等。
出诊:周一上午,周五下午
咨询电话:0756-332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