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孩子流感高烧不退?中医教您怎么办!
最近流感高发,
儿科发热门诊爆满,
让许多家长都焦急万分。
那么,
孩子得了流感,
中医有什么妙招吗?
1
孩子吃了退烧药,体温降不下来,怎么办?
高热不退的孩子往往有怕冷,四肢冰凉,皮肤干燥等表现,一旦孩子出汗了,体温很快就下来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记得给孩子保暖,在孩子畏寒的阶段可以增加衣物,有寒战的孩子可以热敷,多喝热水,让孩子的小手小脚暖和起来,一旦孩子感觉有点热了,出汗了,体温就容易降下来了。
《伤寒论》明确记载:“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就是说服药后,需要喝些热粥或热水,在自我感觉还不热的时候,添加衣物,帮助发汗。
2
出汗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
很多带过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孩子出汗了,就该退烧了。但是,出汗太多,容易伤正气;出汗太少,孩子的体温就会退不下来。那么,究竟出汗到多少比较合适呢?
《伤寒论》中也有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遍身漐漐微似有汗,就是发汗的标准。
那么这个“遍身微似有汗”如何把握呢?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头部头发和皮肤交界的位置,如前额、耳前耳后、后枕部发际等处,全部都有汗了,摸起来湿润,那么基本就是出汗出透了。相反的,若只是身上有汗,头上无汗,或者头部只有前额有汗,耳后及后枕部无汗,仍是汗出不透彻,发热就不会降下来,或者体温稍微下降一点点,很快又烧上去。
3
孩子退烧后又发烧了,为什么?
孩子好不容易退热,隔个一两天又开始发热,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变生他症,另外一方面,也要考虑病后调护不当。
夏季南方雨水充沛,岭南地区湿气很重,孩子发热刚退,正气尚未完全恢复,加之湿邪为患,容易复感,再次出现发热,所以病后调理非常重要。
发热期间,由于通过各种方法发汗,让皮肤腠理疏松,毛窍开放,外邪容易入里。所以,刚刚退热的孩子,应该勤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控制周围环境温度湿度适宜。一般一两天后汗孔开闭恢复正常,即可正常学习生活。
其次,小儿脾常不足,湿邪又容易阻遏脾胃气机。所以病后的孩子胃纳一般不佳,此时饮食应清淡,以白稀粥,馒头,青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黄帝内经》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中医食疗推荐
当下湿邪为患,食疗应以健脾、燥湿、消食导滞为法,可以用小儿健脾利湿方。
材料:薏苡仁15g,土茯苓15g,白扁豆15g,陈皮5克,猪瘦肉100g,炖汤服用。
功效:健脾、燥湿、消滞,可用于当季湿邪为困的小儿疾病如流感,疱疹性咽峡炎、感冒等的预防和病后调理。
特别提醒,如果孩子出现高烧不退,最好前往发热门诊进行规范治疗,以防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中医院发热门诊因院区改造暂时停诊)
专科简介
医生名片
胡彬文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诊治抽动症、多动症、睡眠障碍、癫痫、矮小症、性早熟等小儿神经发育疾病;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厌食、消化不良、疳积、多汗、遗尿等儿科常见病。
出诊:周一、三、四上午
咨询电话:0756-332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