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让斑块无处可藏的新技术
案例分享
近日,53岁的李大叔
因“言语不清,双下肢无力3天”入院
MRI(磁共振)诊断右侧额叶亚急性脑梗死
超声和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发现
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为明确脑梗死原因以利于临床治疗
神经内科医师建议完善
「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听说又要进行血管影像检查
李大叔家属顿时很不乐意
﹀
﹀
﹀
“不是已经做了超声和MRA吗,
怎么又要做血管壁成像?
是不是乱开检查,
故意让我们多花钱喔?”
当然不是!
请相信医生绞尽脑汁要攻克的敌人是疾病
医患之间彼此信任,双向奔赴
才能携手共同战胜病痛哦!
言归正传
不了解没关系,德医君来告诉你
﹀
﹀
﹀
►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MRI成像新技术
是赋予临床医生的火眼金睛
它能揪出斑块中的破坏分子
以便医生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可用于颈部和颅内血管成像的方法主要有彩色多普勒(CDFI)、MRA、CTA和DSA,尤其DSA更是评估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但这些方法都主要局限于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
CDFI是目前临床筛查颈动脉斑块的首选检查,但在显示颅内动脉狭窄及斑块病理特征的评价效果就没有那么出色了。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MRI成像新技术。
它不仅能评估管腔狭窄程度,还能清晰显示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周围结构,其空间分辨力高、组织对比度好,安全无辐射,已被《中国脑卒中防治规范(2021)-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纳入为推荐检查项目。
2
医生为什么建议你做这个?
因为你可能有这些症状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规范(2021)》,血管壁成像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主要应用条件为:
1
超声发现颈动脉重度狭窄(≥70%)时或超声发现不稳定斑块时
推荐高级卒中中心为患者进行颈动脉斑块的MR检查,斑块不稳定(斑块内出血,较大的脂质坏死核心伴薄纤维帽或纤维帽破溃),提示该类斑块有可能会导致脑缺血事件,建议行积极的干预治疗。
2
CTA或者MR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的重度狭窄时
推荐进行MRI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于不稳定的斑块,神经内科、神经介入科可以进行强化治疗,并建议每年复查1次血管壁成像,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3
能看到些什么,有什么临床意义?
血管壁成像的最主要任务是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评估斑块的风险,赋予临床医生一双火眼金睛,揪出斑块中的破坏分子(斑块内出血、大的脂质核心、纤维帽破裂、斑块表面的钙化,血管壁的活动性炎症),识别造成脑梗死的罪犯血管,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还可以发现脑动脉夹层、烟雾病,评估血管炎的活动度,预测未破裂囊状动脉瘤的变化等。
4
这项检查对患者有什么特殊要求?
血管壁成像的检查禁忌症与常规MRI一致,只要没有幽闭恐惧症、头颈部没有金属植入物、没有安装心脏起搏器,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完成此项检查。
唯一需要强调的是成像时间要比常规MRI检查要长,检查时千万不要乱动哈。
对于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大家是否都熟悉了
李大叔和家属听了医生的介绍后
欣然接受了建议
检查发现不仅右侧颈动脉斑块内出血,同时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也有斑块出血,左颈内动脉斑块还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神经介入医师在李大叔右侧颈内动脉内植入支架以开通血管,并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波利维抗血小板、稳定斑块、调脂、改善循环等治疗。
李大叔在脑梗死后得到很好的恢复,三个月后复查斑块内出血消失,狭窄的大脑中动脉也恢复了通畅。
科普医生
-End-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内容
上一篇:偏头痛多年,竟是心脏惹的祸?
下一篇:节气 | 夏至-养生的好时节